中新网云南新闻10月23日电 (赵航) 滇东南群山深处,峰峦如黛。晨雾如轻纱萦绕山间,建设中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那洒-兴街高速公路(简称“那兴高速”)穿山越岭、蜿蜒前行,机械轰鸣伴随着碎石炸响突破雨幕,在山坳中回转,41.2公里的后半段正上演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演奏着冲刺通车的交响。

攻坚:四桥锁关
那兴高速全线通车的关键,系于四座大桥。二标段的博戈2号大桥,堪称全线最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倒排剩余工期,科学安排机械材料投入,在增加工作面的同时,保证人材机满负荷运转,桩基、墩柱、桥面施工效率得到全面提升。”二分部总工佟彦介绍,这座历经设计变更、队伍重组的桥梁,从接手时仅完成30%的“烫手山芋”,到如今桥体贯通在望,正向着双幅架通加速冲刺。
眼下,全线主体工程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作为衔接服务区与主线的咽喉工程,那洒服务区主线1号大桥正与博戈2号大桥、贵马河大桥、旧寨3号大桥等关键工点同步冲刺。建设者们日夜轮班,全力以赴确保主体工程按期完成,为后续路面等专业工程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保障:突破雨幕
今年雨季来得早、去得迟。自4月起,持续强降雨叠加三场台风影响,给施工带来严峻挑战。 “一下雨,施工便道就变成泥巴路。”总包项目部工程部赵文涛指着刚刚修复的便道说。持续的降雨导致沿线便道多次发生滑坡、冲毁,材料运输频频中断。更棘手的是路基施工——雨水浸泡后的填料需经晾晒才能继续作业,严重打乱了施工节奏。
办法总比问题多。面对考验,项目部拿出了全套应对方案:施工组织上“见缝插针”,建立天气预警机制,利用晴好天气,高效组织机械人员上场,抢回耽误工期;技术措施上改良填料,通过提高石料含量,确保在不利条件下仍能满足技术指标,增设临时排水系统,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如同给路基穿上“雨衣”。
硬核保障不止于此。为抢回被雨季耽误的工期,项目部饱和投入资源:水稳站、沥青站出料率实现倍增,水泥、砂石料等各项主材辅材供应及效率全面提升。全线布局的砂石料加工点满载运转,全线充分利用优质隧道洞渣加工骨料,实现“颗粒归仓、循环利用”。“这不仅保障了材料供应,成本管控也取得较好成效。”总包项目部物资设备部李琳表示。

协同:群山交响
攻坚战进入白热化阶段,10余家参建单位交叉作业全面展开,土建、路面、机电、交安、房建等专业队伍如精密齿轮紧密咬合。 总包项目部发挥“神经中枢”作用。
“无缝对接”已是工作常态。土建部分完成一段、检测一段、移交一段,路面单位随即跟进,其他专业队伍见缝插针。在收费站等关键节点,不同专业队伍互相“搭把手”,设备共享、人力互助,展现出了高效的团队协作精神。
高效的配合,源于建设各方间精密的协同。项目公司实行“三日一调度”机制,针对堵点难点高频沟通,总包项目部班子成员分片包保,最难啃的二分部党支部书记驻点帮扶,各分部成立党员突击队带头攻坚。各专业单位提前进场备料,提前对接需求,当工作面一旦移交,各类要素早已准备就绪,立即掀起施工高潮。
攻坚正酣,捷报频传。全线最长的2134米的马鞍山隧道双幅贯通,博戈2号大桥左幅共18跨,90片T梁已全部预制完毕,隧道掌子面每日掘进……截至目前,那兴高速路基工程完成97%,桥梁工程完成96%,隧道工程完成96%,绿化、房建、路面、机电、交安等工程全面同步推进。
先期通车的那兴高速西畴至兴街段,已结束西畴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农产品运输提速,司乘出行方便快捷,沿线群众生活悄然重塑。如今,1900余名建设者正昼夜奋战,全力冲刺年底通车目标,这条由汗水浇筑的坦途,又将铺展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