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0月10日电(刀艳超)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中,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以“文化共享、情感链接、实践互动”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各族民众在共赏文化、共叙情谊、共同实践中筑牢民族团结根基,让双节成为凝聚民族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载体。

新平县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传统民俗与节庆活动深度融合,让各族民众在文化共享中感受民族魅力、增强文化认同。举办新平县秋季“村晚”暨扬武第十八届烟盒舞文化节,小戏《同饮一江水》以故事为媒,讲述戛洒江畔各族群众共生共荣的历程,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体会“中华民族一家亲”;原生态烟盒舞《烟盒生生》跳出彝家儿女的生活百态,色哩噜舞《扬巴比哆哩》传递祖辈传承的智慧……活动让当地民众重温民族文化记忆,也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彝族文化的真实与鲜活。此外,集镇快闪集中展示彝族舞蹈、三弦弹奏、花腰傣风情歌曲,用新颖形式让传统民俗“活”起来,打破民族文化的认知壁垒,实现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漠沙镇“月满中秋·家国同庆”文艺晚会同样是文化共享的缩影,漠沙中学乐队的《如愿》、傣雅商会的《花腰仆少摆呀摆》、春苗幼儿园的《生在红旗下》等节目,涵盖歌曲、舞蹈等多种形式,既有花腰傣文化的独特韵味,也有爱国情感的共同表达,让各族民众在欣赏节目中体会新平民族文化盛宴,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凝聚共同价值。
新平县借助双节的节日氛围,通过搭建各族民众共参与、共欢聚的平台,让情感在互动中升温,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心中扎根。建兴乡、扬武镇的篝火晚会堪称“情感链接”的典范,篝火燃起,各族民众与游客手拉手围成圈,跟着音乐节奏尽情打跳,悠扬的山歌在山间回荡,欢快的舞步让团圆之夜的氛围更添温馨,让各族群众的情感紧紧相连。者竜乡的山歌对唱则以“声音”为桥链接情感,“共饮一江春水·同唱一首山歌”民间山歌对唱比赛中,选手们身着民族服装登台,用高亢激昂或婉转悠扬的歌声赞美家乡、憧憬生活。民族山歌“即兴创作”“以歌代言”的特色,让不同民族的心声得以传递,观众在歌声中感受彼此的真诚,情感在旋律中共鸣,民族团结的情谊在对唱中愈发深厚。

新平县还通过设计竞技、趣味类活动,引导各族民众在协作参与中了解彼此、凝聚合力,让民族团结从“情感认同”转化为“行动自觉”。举办“活力漠沙·陀螺比赛”“和美乡村·第三届篮球赛”等系列活动,让各族民众在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加深情谊。漠沙镇服饰文化节的趣味活动同样注重实践互动,“水池摸鱼”“蒙眼打鼓”“垂钓小鱼”等项目,吸引各族民众,尤其是亲子家庭参与。孩子们在水中嬉戏、在游戏中欢笑,家长们互相帮忙递工具、分享技巧,不同民族的家庭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交流,孩子们在玩耍中结下友谊,实践互动让民族团结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亲子家庭共同制作植物拓染帆布包,家长与孩子协作铺花草、敲锤子,独一无二的作品不仅承载着中秋的祝福,更让不同民族的家庭在实践中拉近距离,让团结之花在互动中绽放。
新平县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深耕民族文化、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各族民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绽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