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随着决赛终场哨声清脆响起,一带一路·2025第二届“天雨流芳”丽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市体育发展中心圆满落幕。这场集结了国内外青少年足球精英的赛事,既展现了绿茵场的激情梦想,也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一道风景线。
绿茵逐梦:跨越国界的青春对决
本届邀请赛以“以足球为媒,跟着赛事去旅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7支国外队伍,以及来自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的9支国内队伍。在这片正在积极打造“高原运动之都”的土地上,他们展开一场场对决,用汗水书写青春。

赛场上,少年们全力拼搏,不仅秀出精湛球技,更诠释了“永不言弃、尊重对手”的体育精神。落后时咬牙追赶、获胜后谦逊致意、失利后互相鼓励……这些瞬间超越了胜负,成了无国界的美好记忆。最终,武汉三镇足球俱乐部代表队以全胜战绩收获冠军,孟加拉国BFF学院、河南省实验中学代表队分获二、三名,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决赛太精彩了,双方拼杀到了最后一秒,看到孟加拉国的队员输球后嚎啕大哭,那种努力和不甘,把足球的魅力全展现出来了。”丽江球迷和林说,“虽然丽江队早早出局,但是希望他们越挫越勇,向强队学习,未来争取更好的成绩。”

武汉三镇队主教练张啸笑称赞丽江:“这里环境好、足球氛围浓,2400米的海拔还能锻炼心肺,是绝佳的训练基地。夺冠不容易,感谢丽江给我们和国内外强队交流切磋的机会。”

厚植根基:丽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赛事的成功举办,并非偶然,而是丽江深耕体育事业、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必然成果。近年来,丽江锚定“高原运动之都”“健康之城”“足球之乡”三大目标定位,将足球事业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取得显著成效。
从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包揽男子足球项目全部金牌,到组建丽江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以“六系并举”模式打造全省青少年足球示范案例,丽江持续向国青、国奥队及职业俱乐部输送优秀足球人才。同时,不断完善足球基础设施,常态化开展群众足球赛事,让“足球之乡”的名片越擦越亮。
此次赛事,更是丽江体育事业能级提升的生动体现。专业的场馆保障、全闭环的服务体系、全媒体的宣传矩阵……它们不仅证明了丽江有能力承办高水平国际赛事,更凸显了“体育+文旅”融合优势,让“跟着赛事去旅行”从主题变为了现实。

匠心护航:幕后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一场成功的赛事,离不开无数幕后工作者的默默付出。自8月10日启动筹备工作以来,在丽江市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的赛事组委会统筹下,综合协调、医疗保障、安全保卫等9个专项工作组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提供全方位保障。
全省抽调的20余名专业裁判员,经过专项培训后执裁,确保比赛公平有序;场地保障团队提前完成草坪养护、器材购置、布置功能用房,确保赛场达到国际标准;后勤接待团队以“点对点”服务衔接参赛队伍抵离、食宿,6名翻译志愿者打通语言壁垒;医疗与食品安全团队24小时值守,赛场和驻地酒店有救护车、医护人员待命;市场监管部门全程监督食材采购与加工,筑牢健康防线;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多轮隐患排查、开展消防演练,动态部署警力维护秩序……这些幕后英雄用细致的工作,筑牢了赛事的安全防线。
文明互鉴:“一带一路”下的深度交流
当足球遇上文化,当竞技碰撞交流,本届赛事早已超越体育的范畴,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开幕式上,《丽江足球之歌》的激昂与《丽江三部曲》的传统演绎相融,将高原活力与纳西文化展现给世界,尽显丽江的开放包容。借助赛事平台,丽江还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青少年足球互动的初步机制,为后续合作打下基础。

赛事期间,“进校园”活动让泰国、老挝代表队与丽江学子共练足球技巧、体验纳西打跳,语言差异在欢声笑语中消弭;“进景区”体验则让中外少年走进丽江古城,在木府探寻历史、在东巴文化体验馆学习象形文字,非遗魅力与民族风情在互动中传递。泰国孔敬市代表队队员CH.ChanLoet在体验馆用东巴象形文字写下——“幸福”,说要带回家送给妈妈:“这次旅行太开心了,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闭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随着一带一路·2025第二届“天雨流芳”丽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圆满落幕,丽江不仅积累了举办国际赛事的宝贵经验,还提升了“足球之乡”的国际影响力。“‘天雨流芳’,润物无声。它将激励更多青少年热爱足球、追逐梦想,为丽江青少年足球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丽江将以这一系列赛事为契机,推动赛事品牌、国际交流、文体旅融合常态化,让足球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窗口、促进国际合作的桥梁,继续以足球为纽带,书写更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精彩篇章。
(记者: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