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4年实施逾700个项目 澜沧边境幸福村建设见成效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9月30日 19:03

  中新网云南新闻9月30日电 (李金明 李晓维)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自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1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709个项目,成功将8个沿边行政村打造成为“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为筑牢中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聚指标统筹资金形成合力

  澜沧县党委、政府将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对表云南省边境幸福村建设各项指导性指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详实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链。

  此外,科学编制“一村一策”发展规划,确保项目建设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强化资源整合,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通过高位推动、周密部署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截至目前,8个沿边行政村(涉及2个边境乡,69个自然村,4452户16517人)的22项建设指标已全部达标,边境地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聚焦基础补短板筑牢根基

  基础设施薄弱是长期制约边境地区发展的瓶颈,澜沧县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边境幸福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边境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直接服务于强边固防战略。

  通过努力,截至目前,澜沧县实现沿边行政村所辖自然村通硬化路(路基宽4.5米)比率、村内道路硬化率双双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81%、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G网络覆盖率100%。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全面改善各族民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了边境地区民众长期以来的急难愁盼问题,使他们安心守边戍边。

  聚焦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发展产业、促进增收是实现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的核心。澜沧县将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促进民众增收、巩固民族团结、维护边境稳定的长远之策。

  澜沧县大力推广“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合作社绑定农户、企业绑定合作社的“双绑”机制,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融入产业链,确保民众在产业发展中受益。此外,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推动台地茶向绿色有机生态茶园转变,实现户均显著增收;稳定发展甘蔗、花椒等传统产业,引进企业发展柠檬等新兴特色产业,亩产效益和户均收入大幅提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持续拓宽边民增收渠道。目前,8个沿边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产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各族民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经济基础。

  聚焦生态环境绘就美丽画卷

  澜沧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治理与人居环境提升紧密结合,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边境村寨。

  在此过程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显著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扎实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目标,创新开展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三微行动”,实现“出门看花、弯腰摘菜、伸手摘果、庭院创收”的生态美景,提升了村庄整体风貌;将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实行联户分片包干和“一天一小扫、一周一清扫、一月一整治”的“三个一”行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在发展中保护好沿边传统村落和民居,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使边境村寨既充满现代气息又富有民族韵味。

  聚焦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感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重要内涵,直接关系民众的福祉和守边固边的信心决心。

  澜沧县坚持财力向边境一线倾斜,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其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沿边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100%;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专网、校园网络、数字教室、多媒体设备全覆盖,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均达100%,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完善文体设施,在自然村实现文体器械自然村覆盖率100%,不断丰富边民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让民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了自豪感和守护边疆的责任感。

  聚焦法制建设促民族团结

  澜沧县始终坚持把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底线任务和重要目标。

  维护边境安全方面,保持对跨境违法犯罪活动“零容忍”的高压严打态势;在提升基层治理方面,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引导民众树立法治观念,构筑起“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铜墙铁壁;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通过实施兴边富民、示范引领等工程,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保发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方面,投入资金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等,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沿边自然村100%覆盖,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民众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密切,守边固边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空前高涨。

  澜沧县将继续巩固拓展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不断谱写强边固防、兴边富民、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让边境线更加稳固、边陲乡村更加美丽、民众生活更加幸福,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