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铭记历史、守护和平”主题诗会在昆明举办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9月30日 17:24

  中新网云南新闻9月30日电 近日,“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主题诗会在昆明举办,百余名诗人以诗歌为桥,以历史为鉴,共奏“守护和平”的诗性之音。

  诗会由光明读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光明读书会会长邓永标在致辞中表示,昆明是一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城市,“在这里举办首届世界和平诗会,缅怀先烈、摒弃战争、珍惜和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价值。” 

  《黄河大合唱》作词光未然先生的女儿张安迪女士,专门为诗会发来祝贺视频,表达了对本届诗会的美好祝愿。

  诗会上,一家民族歌舞团团长钟少弘领唱了国歌,并朗诵《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闻者无不动容。

  诗会现场,来自各地的作家与诗人分享了专为本次活动创作的诗歌作品。他们或缅怀抗战先烈的英勇事迹,或歌颂南侨机工的赤子忠魂,或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深切向往。

  诗歌爱好者们则以真挚的情感朗诵了与历史、和平相关的诗作。其中,北清实验学校的师生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以及诗人严春芳的组诗《和平之声》,赢得了阵阵掌声。

  著名画家张热云现场创作了一幅以“南侨机工”为主题的《二十四道拐》水墨画,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段烽火连天、壮怀激烈的岁月。

  诗人严春芳代表参会作家发言。他说,和平为文学注入了深邃的思想力量。真正的文学不仅限于风花雪月,更应对时代与人类命运进行深刻思考。华人作家身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处,既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中“和合”与“天下大同”的理想,也能切身感知世界格局的复杂变迁。应当通过文学作品,探讨如何化解冲突、增进理解、推动包容。这种从历史中生发、升华为哲学思考、最终落笔于人类关怀的创作,将赋予文学更为独特的深度与前瞻性,使其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