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工小侠丨邱宇祥“变形记”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旌亚 2025年09月10日 09:31

  中新网云南新闻9月9日电(高闯 崔家雄)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会泽卷烟厂制丝车间里有位邱师傅——邱宇祥,他被称为现实版的“变形金刚”。

  你要说他是机修工,他翻图纸,查程序,用电笔,在PLC平台里的技术解码那叫一个巧;你要说他是一个电工,他正在减速机旁“听诊”,能把准各种设备的脉搏,开良方。邱宇祥可以在不同的岗位角色间自由穿梭、随意切换,他精一样、通两门、会三样。

邱宇祥工作照。冯琰 摄
邱宇祥工作照。冯琰 摄

  机电双修:机械精度师与电气诊断师

  设备点检时,邱宇祥盘桓在各个设备间,站、仰、蹲、趴,“停!这个法兰安装的同心度有偏差,必须返工。”喂料机旁只见他耳朵贴近机身,手中的扳手轻轻敲击。“轴承间隙大了,必须马上处理!”

  他对徒弟说:“设备会‘说话’,就看你听不听得懂。”比如“设备‘不适’都有因果,温度是语言,异响是暗号。”28年的深耕,邱宇祥熟稔每个设备的脾气,是车间名副其实的诊断师。

  他利用业余时间,把设备的各种异常声音都记录下来,结合振动、温度数据,建立了“听设备异常数据库”。在他的帮助下,车间设备技术室重新梳理了一二三级设备点检机制,降低了停机断料率,设备运行效能提升了8%。

  “制丝如炼心,温度差一点,水分调控慢一点,成分偏一点,都可能影响整批烟丝的质量。与其‘被动应对’问题,不如‘主动出击’提前解决隐患,从烟叶进厂到烟丝进储柜,十几道工序、几十项关键参数,容不得半点懈怠。”邱宇祥说道。

邱宇祥正在巡检设备。冯琰 摄
邱宇祥正在巡检设备。冯琰 摄

  设备护卫:创效“发明家”与降本“抠管家”

  针对一些设备问题,邱宇祥又化身“发明家”,办法就跟爆米花似的噼里啪啦往外冒。叶丝线物料中的杂物问题一直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对机械、电气知识信手拈来的邱师傅主导设计了杂物识别设备,在切丝机出口振槽设备上架起“电子哨兵”,用光谱识别技术的“火眼金睛”让杂物无处遁形。

  当然,邱宇祥还是个“抠管家”,他的“紧” 囊妙计,就是“抠”与“淘”。每个季度他会组织机电修理工把换下来的配件进行分类,然后经过整形、除锈、焊接、修补等工序修复后,旧气缸、旧阀门、旧电机等这些废旧材料便重获“新生”,重新上岗。

邱宇祥指导青年修理工调试设备。冯琰 摄
邱宇祥指导青年修理工调试设备。冯琰 摄

  近年来,邱宇祥常常和其他职工进行技术交流和探讨,他带领所在班组完成大小检修、结构件制作、技术改造等项目50余项。

  邱宇祥在不同的领域里不断“变形”,在不同的岗位上不断成长。28年的工作生涯,他始终追求的就是在新的领域发光发热,邱师傅的“变形记”未完待续,更多精彩,敬请期待。(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