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招行昆明分行:矩阵反诈织密网 金融护航全民安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洪沂 2025年09月04日 14:22

  中新网云南新闻9月4日电 “太感谢你们了!要是这笔钱真被转走,我真的追悔莫及呀!”招商银行昆明分行某支行厅堂内,意识到被骗的某客户由衷地感叹。原来,骗子冒充公安机关以“处理案件”为由,要求其将资金转入所谓“警官”的个人账户,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工作人员凭借敏锐的风险意识、扎实的反诈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疑点并果断启动了反诈预案,有效阻止了客户资金流失。属地公安机关在涉电诈案件资金集中返还仪式上,对招行精准研判、警银联动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称赞其有效守护了客户资金安全。

  在金融反诈“战场”上,银行不仅是服务窗口,更是守护客户“钱袋子”的重要防线。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扛起金融机构责任担当,构建“全场景覆盖、全链条防控、全要素联动”的反诈体系,将金融安全服务延伸至县域末梢。

  聚焦重点群体,反诈宣传稳航“梦想之舟”

  针对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金融知识有待提高的特点,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创新开展“金融安全护航计划”。自2022年起,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作为云南省国家助学贷款代理结算机构,在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结算账户基础上,建立“助学贷款+金融教育”双轨服务机制。在云南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招商银行昆明分行派驻金融教育志愿服务宣讲员,深入全省129个区县。通过设立“金融安全教育宣传点”,开展“慎掌金融之舵,稳航梦想之舟”护航行动,创新推出《理性青年养成手册》口袋书,设计定制化文创礼品,累计发放超9万份。手册以“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为核心,结合“虚假助学贷”“刷单返利”等典型案例,系统讲解金融风险防范知识。“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直到招行的志愿者教我识别虚假助学贷陷阱,我才意识到,理性金融观念真的能‘救’人。”一位刚办理完业务的大学生感慨道。

 

  聚焦诈骗“易感人群”,警银媒校共筑“安全防线”

  针对诈骗犯罪呈现的“精准化、智能化、产业化”特征,招商银行昆明分行构建“警银媒校”四方联动机制。联合安宁市公安局、云南法治报等单位,在省内高校、职业教育园区开展“开学反诈特别季”专项行动。通过设置“反诈宣传进校园”站点,举办“金融反诈”主题集市、专题讲座等活动,系统普及用卡安全及防诈骗等知识。

  在安宁职业教育园区,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创新在线下布设“反诈九宫格”警示海报,在线上开设“开学防诈指南话题专栏”;同时线下为上万名学子送上“开学反诈第一课”专项宣传活动,通过情景剧表演、“诈弹拆除”游戏、招募“反诈代言人”、组建校园反诈志愿队、每月开展“反诈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将反诈宣传融入于师生高频场景,构筑更加坚固的金融安全盾牌。

  打造多维“辐射矩阵”,立体覆盖形成“反诈合力”

  面对新型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的形势,招商银行昆明分行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宣传体系。面向老年人、新市民、企业职工、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开展反诈宣传。

  线上方面,结合云南地域特色,推出“野生菌中毒警示”“非遗瓦猫守护”等原创反诈长图文,聚焦养老投资骗局、虚拟货币诈骗等重点领域,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有平台集中发布。联合省市级媒体开设“反诈进行时”专栏,系统解析诈骗犯罪手法。

  线下方面,招商银行昆明分行积极参与“全民反诈在行动”等专项活动,在东风广场设立银警联合宣传站,通过知识问答、案例解析等形式,向市民普及AI换脸、屏幕共享等新型诈骗手段。同时,辖内各经营机构先后前往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及商圈等重点区域,设置“反诈宣传角”,结合典型案例讲解非法跨境证券投资风险等知识,提醒群众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免疫力”。

  强化风险防控,筑牢“最后一公里”安全屏障

  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原则,构建“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处置”全流程防控机制。在分行端,梳理了服务场景应答指引,确保一线员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全面落实“一问二查三看四核实五提醒”的标准化审核流程。在支行端,提升柜台内外高效协同联动,通过开展反诈宣传、普及金融知识等方式,为老年客户、新市民群体提供“一对一”风险提示。

  下一步,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将坚持“金融为民”的服务初心,不断完善“科技+宣传”融合模式,将金融反诈防线持续推进,为维护金融安全和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