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9月3日电 (许世萍)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只要提起生产管理科的生产调度员李坚,工友们的脑海里总会立刻浮现出他那撮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小胡子。
每天清晨,李坚到岗后的第一件事,雷打不动是进车间每个机台走一圈。三十多年来,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这个习惯从未改变。车间里的每一台机器,从轰鸣声的细微变化到设备温度的微妙差异,他都了如指掌;每一个角落,从物料堆放的间距到设备运行的节奏,他都烂熟于心。

2024年夏天的一场暴雨,让厂区的物料暂存库突然面临积水危机。推开仓库门的瞬间,雨水已经漫过门槛,正朝着堆放物料的托盘蔓延。李坚没有丝毫犹豫,他一边呼喊附近的同事支援,一边率先搬起沙袋堵住门口。在他的协调下,大家分工明确:有人继续加固沙袋防线,有人疏通排水沟渠,有人小心翼翼地转移物料。等险情彻底控制住时,李坚的裤腿和鞋子早已被泥水浸透。
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里,这样的紧急情况李坚遇到过不少。哪怕是最细微的异常,也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去年,厂里上线新的生产业务管理平台,已经五十多岁的他主动跟着技术人员学起了操作。白天,他守在电脑前,跟着技术人员一步步调试系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随时记在笔记本上;晚上回到家,他又拿出厚厚的说明书,逐字逐句研究操作细节,常常熬到深夜。凭着这股韧劲,一个多月后,李坚不仅熟练掌握了新系统的操作,甚至比不少年轻同事用得还顺手。

李坚的小胡子,其实也有一段故事。那是十多年前李坚从卷包调度转型复烤生产调度,生产任务最紧张的时候,他连续加班一个多月,连刮胡子的时间都没有。等生产任务完成时,胡子已经长出了一大截。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他忽然觉得这胡子挺有纪念意义,就留了下来。后来每次修剪,他都保持着同样的造型,渐渐地,“胡子叔叔”就成了他在厂里的代称。

如今,五十多岁的李坚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车间。有人问他为什么还这么拼,他说:“干了一辈子,早就习惯了。看着生产线正常运转,心里就踏实。”简单的话语里,是一个老工人最朴实的职业情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