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特色资源”变富民产业 专家破译增长密码
来源:今日临沧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8月18日 15:19

  临沧的高原沃土藏着不少宝贝——世界三成以上的坚果树在此扎根,咖啡带着高海拔的独特芬芳,古茶树承载着澜沧江千年文明。但宝藏如何变财富?“特色资源”如何升级为富民产业?

  8月16日,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临沧)专题活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平行活动上,10位专家学者用十场专题报告搭建起科技与产业的桥梁,为高原农业从“特色资源”到“绿色增长”的跨越,解锁了一把把“创新钥匙”。

8月16日下午,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临沧)专题活动举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平行活动。

  “树高结果少?两锯子‘落头开心’!”“自家花不结果?请蜜蜂当‘媒人’!”“肥没少施却落果?定制营养餐!”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抒昂以幽默方式点破坚果种植痛点。他带来的“轻简化丰产技术”,将坚果生长的科学规律转化为果农易懂易学的实在办法,让科技落地简单直接。

镇康县通过在坚果园进行“果园放蜂”提升坐果率。

  当坚果园里响起“简化”号角时,咖啡园正迎来“数智”新风。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副会长谢向英带来的“数智技术赋能”方案让人眼前一亮,无人机缩短运输时间,区块链溯源锁定品质,让“靠天吃饭”的咖啡种植变为“用数据说话”的精准作业。

  农产品如何从“种得好”变为“卖得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景明直指核心:需告别“原字号”输出,他展示的坚果产业链延伸蓝图让嘉宾看到“土特产”变高端健康食品的潜能;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苏国万也认为“精深加工是土特产增值的命门”,并以核桃为例,详解从物理破壳到提取高附加值活性成分的产业链延伸路径,揭示小产品的大产业潜力。

临沧核桃加工衍生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沛则提供了“全链条钥匙”,提出通过县域错位发展“一县一品”、科技赋能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建设高效冷链物流及政策扶持新农人等环环相扣的策略,实现高原特产价值跃升。

  “生猪养殖看着普通,却是农村里实打实的‘民生产业’。”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聚焦生猪产业,认为临沧山区中小散户应选好种猪、适度规模、高度组织化、精细化管理与风险防控,实现稳健发展。

  深山草药也能赶上新风口。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梅之南聊起中医药时眼睛发亮,他呼吁临沧要将优质药材做好基础加工并拓展临床应用,借力中医药大健康热潮走进健康大市场。

中药材种植

  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张磊以佤药“娘母良”为例,阐述“生物智造”思路,通过解析合成机制和环境调控,用科技“导航”药材生长,在保留原生药效的同时挖掘更大潜力。

  “云南咖啡与巴西咖啡,不是对手,是错位发展的伙伴。”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锦红的话掷地有声。他对比云南咖啡与巴西咖啡,强调临沧应依托高海拔优势,深耕“小而精”的精品路线,以差异化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这个判断,让咖啡企业明晰了突围方向。

临沧咖啡。

  茶不仅是饮品,更是生态文明的活态传承。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则从文化维度赋能茶产业,指出澜沧江流域千年茶文明是临沧茶最独特的“身份证”,倡导生态文明的活态传承。

  十场报告殊途同归:高原特色农业的“绿色增长”,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激活资源潜力。从“轻简化”种植提效、“数智化”转型赋能,到精深加工增值、文化故事加持,新质生产力正重塑临沧高原农业的未来。

临沧甘蔗种植基地。

当科技深度融入特色资源

一条“科技兴农、产业强农”的

高质量发展之路

必将让“临沧味道”香飘更远

绿色增长的密码

在边疆沃土上生根发芽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