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18日电 (赵茜 张颖 杨安迪) 记者从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街道获悉,该街道下辖的大叠水村,10500亩葱郁山林成为致富“聚宝盆”。通过“包山拾菌”,村集体年增收超380万元,并带动乡村旅游和林下种植,让昔日的山窝窝蜕变成今日的金窝窝。

为保护好林下资源,并实现增收,2000年以来,大叠水村推出了“包山拾菌”,村民将10500亩山林,以山头为单位,承包给个人或集体采收野生菌。
肖铝是其中的包山拾菌人之一,他介绍,包山的年限不等,费用也不一,唯一统一的就是包山的责任,不管是谁获得包山权,在承包期限内就一定要守好山林的安全。在野生菌空档期,承包者要把林下可燃物清除,同时对山林进行日常巡视,杜绝外来人员进山乱砍滥伐。
肖铝记得,山林没分到户时,一到雨季就有人乱采菌子,连没长成的幼菌都不放过。“现在谁的山谁心疼,自从包山以后,山林越来越绿,菌子的产量也越来越多。全村仅干巴菌这一品种,年产量就由3吨提升到了4吨。”他说。
除包山拾菌之外,肖铝家还经营农家乐。“最近来的游客比较多,鸡枞炖土鸡、青椒干巴菌、爆炒牛肝菌,每天根据游客订单采摘,保证大家吃到最新鲜的菌子。”肖铝称,因为品质好,口味佳,他家回头客很多。

“90后”的小翠是“一村一品宣讲员”,野生菌上市,她每天开启直播带货,介绍来自家乡的山珍。“我们守着山林捡菌子,以前怕人笑话,现在就怕人不知道。”她介绍,客户最远来自黑龙江。
菌子飘香,也带火大叠水村的旅游产业。目前该村修建了“山野涧露营基地”,11户村民开了休闲农庄,能满足游客休息、玩耍、品菌等需求。
近年来,到大叠水村“品味山林”、亲身体验菌子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年能为村里的休闲农庄创造100万元的收入。目前,大叠水风景区改造正在进行,改造完成后,预计年综合产值达40万元。
肖铝介绍,他和其他村民正在尝试种植反季虎掌菌、北风菌等,在板栗树下试种榆黄菇。如果成功,又将实现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