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橄榄绿到工装蓝:永不褪色的军魂匠心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洪沂 2025年08月04日 11:53

  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4日电 (尚丽娟)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新疆卷烟厂卷包车间,张峰、李鹏、金福鹏三位转业军人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如今换上工装蓝,将军人的坚毅与担当融入工作,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坐标。

  张峰:铁纪铸牢“安全防线”

  清晨,卷包车间里,综合业务组组长张峰的指令精准如军事坐标。

  作为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兵,张峰是车间公认的“纪律标杆”。他将作战地图般的严谨融入6S管理,构筑起密不透风的安全防线。巡查本上从无“人情分”,哪怕是老同事使用登高梯未锁脚刹,他也会当场记录在案。一年到头,经他排查整改的隐患不计其数,为车间筑牢了安全屏障。

张峰在车间检查登高梯脚刹灵活性。尚丽娟 摄

  一次,小刘询问西门闲置锁链钥匙位置,张峰精准答复:“在工段长抽屉第三格,用完立即归位!”话音刚落,质检室报屋顶滴水,他丢下一句“五分钟到现场”便匆匆赶去。在他打理下,车间事务如列队士兵般井井有条。

张峰在车间档案室整理档案。尚丽娟 摄

  36年来,张峰始终坚守“直线加方块”的严谨作风。

  “他总说‘部队的规矩不能丢’,我们跟着学,工作效率提了一大截。”同事小刘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李鹏:锻造产业工人“尖兵连”

  “甲工段,本月KPI必须完成!”班前会上,工段长李鹏声音洪亮,透着军人特有的锐气。2024年,经他打造的“尖兵连”不仅完成所有考核指标,多台机组还荣获“质量信得过机组”“精益物耗班组”称号。

李鹏(左一)在工段长办公室与班组长沟通生产情况。尚丽娟 摄

  2011年转业入厂后,李鹏将军旅团队管理经验融入工作。面对员工积极性不高、技能单一的难题,他牵头建立指标台账与数字化看板,让各班成绩一目了然;推行“轮岗练兵”,促使多名员工掌握两种以上机型操作技能。

  他的“团队经”里满是关怀:性格内向的小赵情绪低落,他连续几晚开导;老邓通勤不便,他组织“拼车小队”;脏累的除尘布袋更换工作,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

李鹏在车间组织工段员工召开开班前会。尚丽娟 摄

  “跟着李工段干,特别有冲劲!”这是甲工段员工的共同心声。

  金福鹏:死磕技术的“兵工匠”

  “保证完成任务!”81#设备旁,金福鹏抹了把汗,向班长坚定承诺。2024年,这台被他“钻研透”的设备成了车间的“明星设备”,他本人也在甲工段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中位列第一。

  2020年转业入车间时,面对陌生设备,金福鹏拿出“啃硬骨头”的拼劲:别人按时上班,他提前半小时到岗练习,在同批员工中最早成为主挡操作工。

金福鹏在修理班查阅资料。尚丽娟 摄

  他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设备运行时,守在产品跑道旁紧盯每支产品,不时用量盘检查长短与圆周,确保质量。

  4年的刻苦钻研让他在2024年厂级设备操作技能竞赛中获第三名,印证了他“技术不硬,就等同于逃兵”的信条。他轻抚设备外壳,暗暗给自己鼓劲:“2025年,我还要拿下第一,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金福鹏在修理班学习维修技术。尚丽娟 摄

  从橄榄绿到工装蓝,岗位虽变,军人底色未改。张峰的纪律意识、李鹏的团队智慧、金福鹏的脚踏实地,将“忠诚、担当、奉献”融入日常。在新疆卷烟厂,像他们这样的转业军人还有很多,他们岗位不同、性格各异,却都带着军人独有的“精气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力拼搏,共同奏响新时代产业工人激昂奋进的乐章。(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