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高校暑期联合实习 师生探秘热带生物多样性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7月29日 11:38

  中新网云南新闻7月29日电 (金安迪 马俞 王薇 陈丁丁 陈燕菲) 7月15日至25日,由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2025年生物科学“拔尖计划”暑期联合实习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进行。来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近30名师生,深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及巴卡小寨等地,围绕热带生物多样性三大核心专题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实习实践。

  热带植物探秘:解码生存智慧

  其间,学生们深入绿石林与沟谷雨林,与望天树、绞杀榕、附生兰等雨林“居民”展开对话。“大家看那丛山姜,它们的柱头像在玩接力赛——有的上举,有的下弯,巧妙地指挥着昆虫传粉工,把花粉精准送到邻居家,完美避免了‘近亲结婚’。”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姜老师给同学们生动地讲解着。厦门大学的张同学兴奋地分享新奇的体验:“我们吃到了一种叫神秘果的果子,它可以暂时屏蔽我们的酸味感受器,让所有很酸的东西吃起来都很甜。”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植物化学物质的神奇力量。每一次触摸树皮的粗糙、辨识空气中若有似无的植物气息,都让学生们对这片绿色王国生存法则的惊叹又多了一分。

 

  昆虫王国奇遇:开启多感官探索

  同济大学的郭老师引导学生化身自然一员——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选取一个独特的“自然名”,如蓝点紫斑蝶、金环胡蜂,以全新的视角融入环境。他们化身“虫人”,通过夜间灯诱等方法,在雨林不同环境中调查鉴定昆虫种类,重点研究其物种组成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郭老师强调突破视觉局限,带领学生打开全身感官:聆听雨林中此起彼伏的虫鸣与振翅声的细微差异,触摸甲虫坚硬光滑的鞘翅,嗅闻某些昆虫释放的特殊化学气味,如蝽类防御性臭腺分泌物。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们惊叹不已。

 

  鸟类天堂观测:聆听雨林交响曲

  依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及勐仑地区的成熟鸟塘和自然观察点,同学们在植物园罗康老师的带领下系统记录鸟类种类、行为、栖息地利用及鸣声特征。清晨在沟谷雨林中,学生们忙碌地布设红外相机和鸣声记录器,以期捕捉更广泛的鸟类活动信息;下午则在鸟塘边屏息凝神,通过望远镜和长焦镜头捕捉目标鸟类的身影,并成功观测并记录了丰富鸟种。师生们还学习利用鸣声辅助辨识隐于茂密林冠中的物种,深化了对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利用的理解。

 

  为期十天的沉浸式探索,让师生们不仅学习掌握了生物多样性调查、物种鉴定与数据记录的科研“硬技能”,更深切体悟到热带雨林中植物、昆虫、鸟类环环相扣、共生共荣的精妙联系。

  “拔尖计划”野外联合实习是培养未来生物学领军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观察和调查数据,将成为他们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坚实基础。(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