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红河卷烟厂:4年累计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26万吨
来源:中新网云南  2025年07月24日 14:26

  中新网云南新闻7月24日电 (尹萍)截至6月28日,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动力车间两台天然气锅炉累计供汽21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26万吨——相当于7000亩森林一年的碳汇量。这是红河卷烟厂新产区投产四周年之际交出的绿色答卷。

红河卷烟厂1#、2#天然气锅炉。孔德亮 摄

  数字背后是1460天的日夜坚守,这个看似寻常的锅炉房,每天都在上演着能效革命的“马拉松”。

  平衡的打破与重构

  红河卷烟厂新产区投产以来,一共配置两台25吨的天然气锅炉,两台锅炉以一用一备模式,一直保持91%热效率运转。

  2024年9月,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烟叶复烤有限公司新厂区投产首日,动力车间锅炉操作间的警报声刺破了往日的平静。在双炉并行的负荷冲击下,效率骤降至84%。

锅炉运行班组在研究运行方案。尹萍 摄

  “必须尽快找出最优运行方案!”班长孔德亮目光紧锁屏幕,沉稳却透着紧迫。

  班组迅速行动,“每半小时调整一次负荷,每次增幅5%。”在孔德亮的指挥下,班组师傅们密切配合。

  “88%、89%、90%……有了!”经过反复验证,师傅们找到规律,当锅炉燃烧负荷控制在80%-90%区间时,热效率达到峰值。

  峰值找到了,但如何确保双炉运行时都能稳定在这个黄金区间?

  一场激烈的讨论随之铺开。“一台固定在高效区间,另一台用供汽压力动态调节!”,这一方案得到一致认可。

  参数调整、数据记录、效率比对……

  很快,操作间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142组参数在计算机上交织成一张寻找最优解的精密蛛网。

  多次调整与验证过后,黄金配比终于浮出水面:1号炉以85%负荷稳定输出;2号炉则化身敏捷的短跑选手,通过压力实时补偿调节。

  “85%+动态跟随!”随着最后一道指令落地,系统效率奇迹般回升至90%。

  与时间博弈的设备维修医生

  产能需求迫使两台锅炉持续运转,维保工作必须在短暂的停机间隙“见缝插针”——每一次检修都像一场精密的手术,分秒必争。

  维修组长李应鸿紧盯排期表,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关键节点。

机修工正在对锅炉进行内检。尹萍 摄

  锅炉内检,是锅炉一年一度最大的“体检”项目。锅筒人孔一开,热浪扑面;“探伤员”蜷身钻进狭小空间,毫米级检测;燃烧器拆解后,每个零件有序排列,快速诊断……

  维修组像一支随时待命的手术团队,工具、备件、人员提前就位。每一次的高效维保,都是在为这场绿色长跑清扫障碍。

  夯实基础,锻造绿色攻坚铁军

  在能效革命的赛道上,车间构建起一套科学的基础管理体系。

  “设备可以更新迭代,但经验必须沉淀下来。”车间主任在工艺手册编审会上强调。

设备工艺手册。尹萍 摄

  由技术骨干组成的专项小组耗时半年,将锅炉启停操作、负荷调节、故障处理等30余项关键工艺凝练成《工艺手册》和《知识资源库》,成为操作人员的“绿色指南”。

  维修团队同步推出《设备维修手册》,细化100余个检修节点的技术标准。

红河卷烟厂3#天然气锅炉已安装就位。尹萍 摄

  近日,3号天然气锅炉(15t/h)已安装就位。两用一备、轮换维护的模式即将到来。

  锅炉房里,三台锅炉并肩屹立。操作间里,跳动的数字仍在续写绿色新篇。(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