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7月12日电 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近日在红河州投产运营,云南加速打造“中国绿色铝谷”迈出关键一步。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云南建投集团完成8000余亩场平工程与内外16公里道路施工任务,助力园区顺利投产。
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位于红河州泸西县,是云南省“绿电+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的重点项目,以“绿色、低碳、循环、智能”为定位,瞄准打造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云南建投集团承建部分包括土石方工程,抗滑桩、边坡防护工程,盲排系统工程,道路工程等,2022年9月11日进场开工,2023年12月30日场平工程完工,目前正配合业主单位开展道路建设、绿化建设、生态恢复等配套施工。迎战荒山抢出建设加速度站在泸西工业园区的制高点俯瞰,曾经沟壑纵横的山地已化作层层叠叠的平整地块。
这片承载着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的热土,在2022年9月初还是一片荒坡。项目落地之初,便面临山地开发与生态保护、产业导入与基建先行的双重挑战。“省州县企”四级联动机制的构建,有效为项目建设打开了新局面。项目在2022年9月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比常规流程缩短5个月。
面对沟壑纵横、高低落差达165米的山地,数千名建设者与2400余台机械设备合力打响攻坚战。项目建设打破常规,在土方开挖、填筑、强夯等关键工序实行“白+夜”双班满负荷作业。管理人员昼夜轮值指挥调度,施工队伍交替攻坚,确保“人休机不停”。59天内,项目突击完成2314万方挖填和220余万平方米分层回填强夯,创造了单日完成100万立方米挖填运转的纪录。

智能调度系统则是现场管理的核心支撑。在项目中枢调度中心,3.5平方米电子屏显示的是施工现场5台45倍球型AR鹰眼传输回来的实时场景,勾勒出现场大干快上的场面,画面中不断翻新的机械投入数量、工程量数据,为资源调度和精准决策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依据。
项目建设期间,云南建投集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当地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项目投产后,将吸引大量技术及管理人员扎根泸西,并带动周边机械租赁、物流运输、商业服务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滇东南地区实现“兴业留人”的可持续发展。
区别于传统认知中缺乏技术含量的土石方工程,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施工现场,每一寸场地都烙着技术运用的印记。126台强夯机全部安装UDS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夯击能量,一旦低于标准立即报警并锁定操作,每完成一个夯点,自动生成包含时间、坐标、沉降量的电子档案,实现质量全过程可追溯、可倒查,项目强夯施工一次性验收全部合格。
小小的混凝土试块也有着二次创新的精细运用,试块制作、养护全程影像追踪,质量管控更加全面精准,该成果获国家级QC认证并在集团推广。项目依托1项国家级工法、5项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专利的钻研、改良与运用,质量和效益得到有力提升。
此外,相较于传统工艺,施工期间实现了减少碳排放12万吨,绿色施工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程。
据悉,该园区全面投产后将推动云南全省电解铝运行产能从581万吨提升至650万吨,跃居中国第二,标志着云南绿色铝产业在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进程中取得重要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