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5月7日电 (姚康莹 杜航)五月的金沙江畔骄阳似火,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安乐村的层层梯田里,一条条黑色“毛细血管”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命运。村民刘树军弯腰铺设滴灌带的动作娴熟而精准,在他身后,银光闪闪的地膜如鳞片般覆盖着阡陌纵横的烟田,构成一幅现代农耕的生动图景。

这个横断山脉深处的村落,耕地坡度多在25度以上,每年5至6月烤烟生长关键期恰逢高原旱季。“往年这时候,村民要摸黑挑水浇苗,现在滴灌带自动输水,连施肥都能精准控制。”刘树军擦拭着额头的汗水感慨道。过去因缺水导致的亩产较低,曾让安乐村烟农收入长期低于地区平均水平。
负责金江镇安乐村烟叶生产工作的玉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引入的“膜下小苗+滴灌”技术体系,正在重塑这片土地的生产方式。地膜形成的微型温室使土壤湿度保持率提升40%,配合滴灌系统每小时2升的精准供水,实现了“水肥药一体化”的闭环管理。县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管理股负责人罗坤算了一笔账:“相比传统漫灌,新技术节水60%、节肥25%,每亩综合用工减少15个。”

为突破推广瓶颈,当地创新实施“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设立200元/亩的专项补贴,另一方面培育21户科技示范户。金庄烟站副站长陈景翔回忆:“我们在地头开设‘滴灌课堂’,用对比试验田说话,让农户亲眼见证技术优势。”
新技术带来的改变令人振奋。2024年,安乐村实现三个“全覆盖”——滴灌技术覆盖率100%、烟农参训率100%、亩产增收超千元。2025年,安乐村52户烟农将全部使用“膜下小苗+滴灌”技术,预计受益面积达650亩。
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滴灌带折射的阳光如银线穿梭,地膜下的烟苗舒展着油绿的叶片。这项“五节三增”,即节水、节肥、节地、节时、节工,增产、增收、增效的技术实践,不仅破解了“十年九旱”的生产困局,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正如刘树军所说:“现在浇地不再看老天脸色,好日子就像这滴灌的水,一点一滴都攥在自己手里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