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站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盘江乡辽远村村口放眼望去,村后绵延的山坡上种植的数千亩沃柑、果冻橙已到收获季,漫山遍野的绿意中,点缀着密密的橙黄色。
一场秋雨过后,气温下降不少。为了便于劳作,赵春伟与妻子亚玲梅没添衣服,各自穿着一件干活的薄外衣。眼前这片数千亩的果园中,有夫妻俩精心种植的20多亩沃柑和果冻橙。
果树打理得好不好,从树形便能看出来:这些果树虽已种下9年,但平均树高不到1.8米,粗壮的枝条上挂满了果形端正的果子。“价格好的时候,每亩地产出的果子能卖到1万多块钱,刨去成本后有七八千元纯收入。”握着剪刀,赵春伟边摘果实边说。一旁,亚玲梅摘下的果子已装了满满一桶。
赵春伟比亚玲梅大一轮,早些年,他跑短途货运时与亚玲梅对上了眼。亚玲梅的娘家在建水县岔科镇,而岔科镇是从盘江乡去往建水县城的必经之路。赵春伟的父亲跟亚玲梅的父亲是熟人,赵春伟与亚玲梅谈恋爱时,亚玲梅的父母并未因“准姑爷”的年龄比闺女大不少而反对。
组建小家庭后,赵春伟和亚玲梅在村口开了一个杂货店,卖些村民们日常需求的货品,以此补贴家用。为了照顾家里家外,赵春伟没再跑货运。
辽远村的平均海拔在1100米上下,耕地多为丘陵,适宜种植果树。十多年前,外地的企业到村里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水果种植业,几年后见了效益,收入不错,这让农闲时常到果园打工的赵春伟很是眼热。思考良久后,小两口拿出多年的积蓄,在2015年时种下了20多亩果树苗。
走家庭农场式水果种植的路子,除了有体力以外,还要有资金垫本——果树要到第六年才进入盛果期,而头三年基本没有产出。为了筹措资金,种下果树苗的第二年,赵春伟向建水县烟草专卖局提出办证申请,通过审核后成为一名零售户。
新增销售业态后,赵春伟和亚玲梅一时没有转过神来,仍按销售其他货品的思路开店,一段时间内的生意没有起色。为了让赵春伟尽快熟悉上手,建水县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增加拜访频次,从如何备货、陈列及留住老客户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客户经理的服务下,小店的营收有了明显提高,加上其他货品,每年能有五六万元纯收入。
有了小店收入这一保障,赵春伟和亚玲梅的果园顺利渡过了头三年。如今,这20多亩果园加上小店的收入,让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甜。(完)(作者:李碧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