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和云南民族大学师生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来源:云南网 编辑:王艳 2024年09月03日 19:39

  在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情况,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了解西南联大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在滇池湖畔、洱海之滨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要指示,在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

  这个暑假,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师生社会实践团共分为十一个分队,以“石榴红 青春映边疆”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上一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实践课。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师生们去了哪些地方?收获了哪些感悟?

云南网联合云南民族大学

推出《石榴红 青春映边疆》主题策划

一起来看

↓↓↓

  第一站: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学习

  7月13日,实践团第一小分队走进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参观了张桂梅事迹陈列室、红色文化长廊等,开展“学习楷模精神”主题活动。

  实践团成员与张桂梅亲切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成长经历,张桂梅用女高师生们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激励同学们。她说:“你们除了学好扎实的知识和本领之外,还要多感受我们国家的发展成就。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有意愿、有决心投身教育事业,即便个人的力量再薄弱,也能点燃一片火。”

  笔记

  张桂梅为无数贫困山区的女孩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照亮了求学之路,更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教育的伟大力量。展望未来,我们要以张桂梅校长为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把初心和使命融入灵魂,继承和发扬她的“燃灯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第二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学习

  7月16日至17日,实践团第二小分队前往昆明市官渡区星海半岛生态湿地、盘龙区桃源社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重温历史、传承精神,西南联大的奇迹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实践团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了西南联大博物馆,了解西南联大的办学历程、西南联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追溯历史荣光,领会、传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精神。

  笔记

  西南联大办的是教育,赓续的是精神,带来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传承。我们青年一代应当弘扬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秉持读书报国之心,积极投身于祖国边疆建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第三站: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学习

  7月14日至17日,实践团第三小分队走进保山腾冲,在艾思奇故居、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等地进行参观学习,感悟真理力量,传承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司莫拉佤族村是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也是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实践团成员来到佤族村的中心广场,深入司莫拉佤族村落,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并与当地村民、游客一起载歌载舞,唱起讴歌新生活、祝福新时代的歌曲《三声鼓响幸福来》,共上一堂“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社会实践课。

  笔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和顺古镇感受厚重历史和时代变迁,在艾思奇故居学习艾思奇同志的高尚品质和治学之道,在司莫拉佤族村实地了解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社会实践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更加明确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第四站:善洲林场

  学习

  7月22日至26日,实践团第四小分队走进保山市施甸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实践团成员通过探访故居、走进老场部、参观陈列馆等多个环节,实地学习和感受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实践团成员还徒步3.8公里进入善洲林场瞭望塔,在瞭望塔上俯瞰万亩林海,体会杨善洲精神、感悟人生真谛。

  活动期间,实践团走访参观了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的特色产业和民族文化展览馆,拜访了民族特色乐器传承人安绍荣,在唢呐、葫芦笙、笛子的乐声中体验打跳文化,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笔记

  在杨善洲干部学院和善洲林场,我们真切体悟到了杨善洲同志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榜样精神,真切体悟到他忠实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我们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此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明确,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五站:大理古生村

  学习

  7月14日至17日,实践团第五小分队走进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周保中将军纪念馆、大理洱海科普中心、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洱源县郑家庄等地,了解当地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在古生村,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开展了一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宣讲活动,向大家讲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基本任务,介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同时,实践团还深入古生村和科技小院,感受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生村的发展变化。

  笔记

  走在古生村边的洱海生态廊道上,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洱海,一边是水墨画装饰的青瓦白墙民居院落。我们要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在洱源县郑家庄,我们实地察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生动场景,切身体悟郑家庄“7个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看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云岭大地开花结果。

  第六站: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

  学习

  7月14日至18日,实践团第六小分队走进昭通市巧家县,在金沙江畔接受了一场心灵与思想的深刻洗礼。

  实践团先后前往巧家县白鹤滩街道黎明社区、巧家县大寨镇安澜社区、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县感恩教育基地等地,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移民搬迁、发展规划等情况。实践团成员通过深入了解电站从规划到施工、从挑战到突破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技术创新,大家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笔记

  短短五天的行程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白鹤滩水电站展现出来的中国智慧与力量,还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唐兴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又或是移民安置地居民生活的变化,都让我们深受启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持续见证这片土地的发展与变迁,深深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脚踏实地,挺膺担当,让青春在新时代奋斗中绽放光芒。

  第七站: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班洪村

  学习

  7月16日,实践团第七小分队的师生们前往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洪村。实践团师生与班洪村老支书胡德学进行访谈交流,胡德学老支书饱含深情地分享了阿佤山的新变化,并流露出对阿佤山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实践团师生们还一同参观班洪抗英纪念馆、班洪四大嫂饭店陈列馆。云南民族大学还在班洪村挂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笔记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我们亲身体悟了“石榴红 青春映边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第八站: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小寨镇

  学习

  7月13日至17日,实践团第八小分队实地探访了龙头山镇花椒产业园、小寨镇樱桃种植园,聆听了“花椒支书”谭德军所做的“小小花椒树 致富大产业”专题报告,与当地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切身感受鲁甸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

  大家还参观了抗震救灾纪念馆、地震遗址公园等地,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龙头山镇甘家寨红旗社区,实践团还为社区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引导青少年们树牢正确的价值观,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笔记

  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龙头山镇的蜕变,更感悟到党的坚强领导力,领悟到团结奋斗的力量。面对灾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共同团结奋斗,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九站:普洱市宁洱县民族团结誓词碑、那柯里村

  学习

  7月15日至18日,实践团第九小分队赴普洱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同心乡那柯里村。下午,又来到了普洱市民族团结园,瞻仰了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在民族团结园,实践团师生上了一堂主题党课。

  7月17日,实践团来到宁洱县磨黑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并在思普革命纪念馆为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挂牌。

  笔记

  走进那柯里村,看到干净的村落街道,袅袅炊烟,热情友好的村民,我们的内心也变得宁静了。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乡愁”已然成为将各族人民与故乡连接起来的纽带,同时也是一股鼓舞各族人民勤劳致富的精神力量。通过实地探访、学习交流,我们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让我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了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同时,我们深刻感受到各民族之间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力量,更加坚信只有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十站:中老铁路沿线(昆明火车南站-磨憨站)

  学习

  7月21日,实践团第十小分队前往昆明站和昆明南站调研。实践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老铁路0公里标志。随后,实践团成员搭乘中老铁路专线列车,在列车上与乘客交谈,深入了解他们对于中老铁路开通后生活变化的直观感受。当天下午,实践团还开展了“路相通、心相连”主题学习活动。

  笔记

  从云南民族博物馆的璀璨文化到云南铁路博物馆的历史轨迹,再到磨憨公路与铁路口岸的繁忙景象,每一处都生动展现了国家发展的脉动与民族团结的力量,特别是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我们深刻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新篇章。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与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一站: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

  学习

  8月17日,实践团第十一小分队前往贡山县独龙江乡,拜访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德荣。高德荣是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贡山县原县长,民族脱贫攻坚的带头人,为实现独龙族整族脱贫和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期间,实践团还深入调研独龙江乡在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实践经验,并为当地青少年开展了一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宣讲。

  笔记

  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和独龙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与经验,是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生动缩影,对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贡献青春力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