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29日电(李静双 龚靖)初秋,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普雄乡下他腊村,金灿灿的小黄梨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空气中浸润着淡淡的果香,村民正在忙着采摘。

图为下他腊村的小黄梨种植地。李静双 摄
下他腊村的小黄梨每年8月至9月进入采摘季,与其他品种的梨比起来,这种梨个头偏小、皮色暗黄,味道略带酸涩,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其他营养元素。小黄梨清洗后加上冰糖、甘草浸泡于土陶瓦罐中,严密封固,三四个月后开取而食,当地称其为“水泡梨”。
“水泡梨”口感回甘,生津润喉,属于天然绿色食品,多年来受到很多消费者喜爱,销往全国各地,普雄乡也因它而有了“水泡梨之乡”的名头。
“今年挂果比往年多些,但价格比往年稍低,每公斤在1.5元左右,一亩小黄梨能带来4000元左右收入”。下他腊村村民白文旺说。
今年43岁的白文旺是普雄乡下他腊村人,在家排行老四,1997年初中毕业后,白文旺决心闯出一番事业,和朋友一起开了几年货车,攒下了一点积蓄;2016年开始,又租地种植三七,连续两年种植三七亏损,花光了所有积蓄。兜兜转转,白文旺回到下他腊村,重拾农业种植。

图为白文旺采摘小黄梨。李静双 摄
普雄乡距离建水县城40公里,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可种植农作物结构单一,早些年,大部分村民广种薄收,勉强度日。
下他腊村有140户村民,2000多亩耕地近一半是山坡地,耕作不易。加上村里的基础设施薄弱,遇干旱年份时村民们只能看天吃饭,耕地的产出不高。
近几年,围绕“主业稳收、辅业助收、多元增收”这一主线,建水县烟草专卖局在上级支持下,通过修建中转水池、地边水池、水窖等方式,构建了一套功能完善的管网工程,将生产用水引入田间地头,降低村民们的耕作成本,增强应对干旱年份的主动权。
生产用水难的问题解决后,村民们走稳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他腊村农业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该村有种植小黄梨的传统,但种植技术落后,白文旺一边学习技术,一边尝试品种改良,实现了小黄梨增产增收。2020年,他从最初的种植2亩小黄梨增加到10多亩。
很多乡邻前来参观学习,白文旺总会耐心传授,“小黄梨相比其他农作物种植,技术较简单,管理不费工时,希望更多的村民来种植,多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子。”

图为成熟的小黄梨挂满枝头。李静双 摄
近几年,白文旺家种植烤烟加上小黄梨,一年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白文旺还买了一辆大型拖拉机,农忙时节帮村民犁地。
近两年,随着种植技术成熟、经验推广到位,小黄梨成了下他腊村的特色产业之一,乡亲们的生活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盖新房、买小汽车的人家不在少数。
蓝瓦白墙,瓜果飘香,在小黄梨的加持下,下他腊村村民增收路子越走越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