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泸西:基础设施催开产业多元之花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艳 2024年08月14日 17:12

  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14日电(陈徯元)风和日丽,艳阳高照,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黑龙村大孟泽村民小组,一个个黑色大棚矗立在阳光下,大棚内,三七叶绿意盎然,长势喜人。

董怀青查看三七长势 陈徯元 摄
董怀青查看三七长势 陈徯元 摄 

  “现在正是三七生长的关键时期,我得抓紧时间修剪枝杈,这样才能让它卖个好价钱。”董怀青说道。

  大孟泽原先基础设施落后,种植条件差,村民们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但基本上只是自给自足,户均收入不高。

  “以前,我们种植农作物是靠天吃饭,得去附近的水库拉水浇灌,来来回回,费时又费力。”谈及村里的种植条件,董怀青回忆道。

  要发展种植产业,得先解决缺水问题。2015年以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帮助大孟泽修建538个地边小水窖和20座密集烤房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们的种植条件,降低了耕作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依靠这些新建设的基础设施,2019年,董怀青瞅准市场,跟上三七种植的势头,投资12万元,配置了棚架、遮阳网等设施设备,试种5亩三七,还利用建设在地边的小水窖铺设了喷灌设施,为三七的生长提供了便利的用水条件。

董怀青的三七种植大棚 陈徯元 摄
董怀青的三七种植大棚 陈徯元 摄 

  种植期间,董怀青严格按照三七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控制湿度、光照等,一样都不敢落下,就怕种植的三七出现闪失。

  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再加之有当地烟农合作社技术员的指导,董怀青试种的三七亩产在80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接近400元。一个种植周期下来,投资不仅回本,还小赚了几千元。这让董怀青信心倍增,他决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他种植的三七已有15亩。看到董怀青种植三七能赚到钱,村里的几个乡亲主动到他这里取经,他都会毫不吝啬地将种植技术教给大家。

  近年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引导鼓励当地烟农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探索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烟农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优良种源和栽培技术,并利用轮作土地优先种植小麦、红薯、玉米、中药材等作物,构建起烟粮协同发展和“烟经”产业融合格局。

泸西县向阳乡习峨村村民正在采摘“烟经”轮作区内种植的万寿菊 段伟 摄
泸西县向阳乡习峨村村民正在采摘“烟经”轮作区内种植的万寿菊 段伟 摄 

  面对三七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董怀青始终留意价格走向,当市场价格不理想时,他会选择将收获的三七晒干并妥善保存,等待市场价格回升时再出售。

  如今,大孟泽村民种植的三七已达80余亩。除此之外,乡亲们还种植了小香葱、大棚蔬菜等作物,作物种类日益丰富,收入也得到了保障。(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