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2月11日电(紫发文 叶利民)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州卫生健康大会精神,积极从群众需要出发,采取多举措有效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方便患者就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真正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和看病就医满意度。

服务“再升级”,就医更便捷
楚雄州人民医院集中开展“医院文化”建设行动,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全过程,实现优质服务全覆盖,创新医患沟通方式,切实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就医体验活动、“干部职工走流程”活动,发现问题187个进行逐条整改。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将患者慢性病办理、住院患者转院办理、医保业务办理、患者住院预约、医疗证明办理、病历复印办理预约等多项服务功能统一整合,现场解决患者急需解决的常见问题,节约患者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患者多头跑。开设周末和节假日专家门诊,打造无假日医院。2023年1月至11月,周末和节假日专家出诊次数1630次,就诊人次34753人次。五是增设11:30至14:00、17:30至22:00内科辅班门诊。10月7日以来,共诊疗2446人次,极大方便了公职人员、学生、扶老携幼等群体就诊。持续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开设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疾病、遗传咨询、护理等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解决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专病诊疗模式的局限性,及时快速地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个体化的诊疗服务。六是开展“预住院”模式,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模式,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通过多举措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得到社会广泛好评,2023年医院综合满意度达98.12%。
聚焦办实事,健康送上门
楚雄州人民医院持续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医院领导班子制定了8项为民办事清单,班子成员10项。627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健康宣教等,累计服务时长3704.1小时。聚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各科室制定为民办实事计划258件,现已全部办结。各党支部和临床科室深入乡镇、社区(小区)、市民广场开展为民健康服务活动,为群众进行诊疗、咨询、答疑解惑、讲授健康知识,关爱群众的健康。2023年1至11月,共健康义诊80多场次,受益人数达3万余人,真正把健康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
建智慧医院,解“三长一短”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挂号时间长、排队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和诊疗时间短(“三长一短”)问题,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优势,“让信息多跑路 ,让患者少走路”,开通微信公众号、中国移动高清电视机顶盒、电话、现场自助机、窗口预约等多种方式进行预约挂号,省去了排队等候时间。开通微信缴费(医保支付)、多功能自助一体机缴费等,实现在诊间结算,加快了患者在各科室、检查室、药房之间的流转速度,让患者看病缴费不再反复跑。超声医学科、CT科、核磁共振科加班加点延长B超、CT、核磁共振功能检查时间,24小时开通急诊绿色检查通道。同时,提高精准预约就诊,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预约时段精确到30分钟以内,极大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制定《门诊工作制度》和《专家、专科、专病门诊管理规定》,加强门诊内部管理和监督检查,对门诊医生号源进行动态管理、合理调配,以保证对每个患者的诊疗、沟通时间。医院已实现门诊科室分时段预约诊疗全覆盖。
强医疗服务,保群众健康
楚雄州人民医院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2023年8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儿科、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骨科、麻醉科等11个科创建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将极大提升楚雄地区各种疾病的救治能力。加强科研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服务项目,提升临床医学科研水平。加强专家工作站建设。目前,建立国家、省级医疗专家工作站32个,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不出州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同时也推动了州内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进一步优化耗材和药品管理考核评价机制,降低医疗成本,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