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4月10日电(邓楚瑜)春日正午,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造型统一的二层小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村边的烤烟种植连片地已完成翻犁碎垡,静待起垄打塘。
循着平坦的村道往里走,蚂蚁村村小组长黄飞云的家就在村子中部。黄飞云家的小楼和周围一些邻居的住房有些不同——一楼和二楼的建筑面积一致,而这些邻居,二楼的房子建了一半,另一半是一个露台。

蚂蚁村一隅。邓楚瑜 摄
“各有各的好,住着舒心就行。”进院,黄飞云挪来几个小板凳,见到访者落座后,他打开了话匣子。
2013年,当地政府部门在蚂蚁村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每户补贴3万元拆老屋、建小楼,其余建房资金自筹,每平方米包工包料1000元出头,户型有两种:一二层满建或二层半建带露台,算下来,不含装修,一幢住房20万元不到就建成。
“建房子的钱放到现在,两年的收入足够。”黄飞云说,彼时村民们建房的底气,来自于烤烟种植的收获。
蚂蚁村是一个彝族聚居村,种烤烟的历史有30多年。现在全村120多户村中,还有30多户种着烤烟,而建设“美丽家园”那几年,村里超过80%的人家都是烤烟种植户。
西三镇缺水,蚂蚁村也不例外,每年4到5月份烟苗移栽期间,运水抗旱保苗是常态。

黄飞云检修拖拉机。邓楚瑜 摄
这些年,为了稳住乡亲们的好日子,弥勒市烟草专卖局西三烟叶工作站按照上级部署,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下组织水罐车,将烟苗移栽和保苗水送到田间地头,如此年复一年。
2013年,红河州烟草专卖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上逐级申报项目,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在西三镇修建了包括管网、中继水池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惠及蚂蚁村等数十个自然村,2万多亩耕地生产用水有了基础保障。
近几年,蚂蚁村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少,为了盘活土地资源,村里搞土地流转的劲头不小,种植大户数量和规模稳长递增,对耕地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日渐变强。
2020年9月,黄飞云花了7万多元买了一辆中型拖拉机,除了自己用,还帮村民们干活,补上了当地烟农合作社专业化机耕队在农忙时不能全面覆盖村民需求的空缺。
今年是黄飞云担任村小组长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蚂蚁村的发展“三年小改变,五年大变样”。他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如今这个美丽的彝家小山村,青山环抱的居住环境,车出车进的出行条件,让初到者颇为羡慕。
村里发展起来了,黄飞云也没落下:除了拖拉机,他还有一台越野车和2台农用车,“不算啥,现在村里70%的村民都买了小汽车,再过几年,情况会更好。”(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