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多地中学生洱海研学 深化认识生态文明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旌亚 2022年08月14日 11:46

  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14日电(马冉奚)为期7天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2年云南省生态文明研学实践活动13日在昆明结束。来自云南省多地的中学生们借助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社区探访和服务等多种形式,在洱海边进行有针对性地专题研学,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该活动由云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办,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和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协办,旨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孩子们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学校—家庭—社会,这一纽带,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研学活动从8月7日开营,为期7天的活动中,来自云南省多地的中学生们通过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以洱海流域的保护作为主题内容,体验洱海水样采集,了解洱海流域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亲身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了解洱海保护治理成效。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深入学习和感受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了解云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让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知识不仅限于书本,生态文明教育不止于课堂。

  参与此次研学活动的同学们表示,通过参与此次研学活动,深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前沿去了解、去倾听、去触摸、去发现和记录洱海保护与治理成效。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了解掌握更多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强化保护自然、建设绿色家园的意识和自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把此次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争当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云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不仅及是天蓝、水清、植被茂盛这些外在的自然特征,更重要的是培育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当代发展与后续发展的关系,在科学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同时,形成世代传承的以“和谐、绿色、科学”为核心的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

  据悉,此次活动立足借助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社区探访和服务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方案、途径和工具,在研究的过程中,深化了师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从理论上提升认知水平,把解决社会性的生态问题作为责任和担当。(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