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红色扎西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凯歌
来源:民族时报 编辑:王旌亚 2021年04月09日 10:12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昭通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践中,立足本地实际,不断创新探索。25个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在昭通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当前,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民生短板进一步补齐,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威信县,曾经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可3月22日至25日记者在这里感受到的一切,却完全颠覆了以往对威信的认识:乘坐高铁只要4小时就从昆明到达威信,流光溢彩流水潺潺的扎西老街即使在夜晚也是游人如织、人声鼎沸,红色扎西小镇的参观游学排期甚至已经到了今年8月,民族广场上苗、彝、汉等各族儿女围着牛皮鼓欢快地跳着芦笙舞,舞出了威信各族儿女的最大同心圆……整个威信,满眼尽是红色印记,遍地都是红色基因,乌蒙山区回荡着红色扎西强劲的民族团结进步凯歌。

  而这都与威信县把红色文化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息息相关。

  讲好“扎西会议”故事  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力

  威信县地处滇、川、黔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将时光的指针拨回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威信县城扎西镇,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给威信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红色基因,也在威信各族群众心中播下了“只有听党话跟党走,各民族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奋进,才能拥有幸福生活”的红色火种。

  七十余年来,威信用“扎西会议”故事的红色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示范创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将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在扎西会议纪念馆,黝黑的马克沁机枪、锈迹斑驳的马灯等红色文物默默讲述着红军长征过扎西的故事;在水田湾子苗寨,重走红军长征路更是让人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艰辛和不易;在荒田红军苗寨,在青山绿水掩映的崭新村落中去触摸各民族团结一心向前走的历史……

  威信红军广场边偌大的红旗雕塑上“红色扎西胜利起点”格外显眼,红色“长征精神”四个大字照亮夜空。民族广场上,身着盛装的各族群众一起随着牛皮鼓的鼓点跳着芦笙舞。吹芦笙的苗医马秀银说:“跳舞的有苗族、彝族、汉族等群众,大家经常在一起手拉手跳着舞,越跳越开心,心也贴得更近了。”

  扎西红色小镇成了威信的网红“打卡地”、旅游休闲的“目的地”和红色记忆乡愁的“承载地”,这颗镶嵌在城市中的红色明珠已经成为了威信这座城市最富特色的文化符号。威信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陶勇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是全省党性教育基地,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单位非常多,今年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单位已经排到了8月份。”

  不仅如此,威信还打造了扎西会议纪念广场、扎西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等地,积极组织开展民俗风情、红色旅游等活动,做大做强威信红色旅游。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县创建工作上了新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民族文化和红色基因得到传承和发展,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持续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走出一条红色旅游资源与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的创建之路。

  积极推进“十进十促”  抓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手

  在长期的人文交往、经济交流、物资流动中,威信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建设家乡,才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威信县委、县政府专心致力于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并抓住易地扶贫搬迁这个重大历史机遇,采取进城入镇和集中安置的方式,4092名少数民族的大嵌入式居住环境逐步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社会氛围。群众办事便捷化,居民联系紧密化,往来互动频繁化的高质量服务效果在易迁点展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威信45.5万各族儿女共同演奏着具有威信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凯歌。

  双河苗族彝族乡双河小学校园右手边的少年宫有苗绣、蜡染、舞蹈、合唱等十几个活动小组,全校的学生都可选择一个项目参加。小迪(化名)是该校五年级的汉族学生,爱上了苗族舞蹈,还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小夏(化名)刚上学时苗族口音很重,但是现在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

  这些变化,是威信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进步从娃娃抓起”理念,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和进教案,编辑红色文化乡土教材,积极支持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表现。如今,全县143所学校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全县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58所。

  高田乡坡子村长湾村民小组共44户280人,苗族居多,常年云雾缭绕,被称为“云上苗寨”。新建的道路开车就能直通寨子,顺着山势而建的白墙青瓦房若隐若现……

  “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几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长湾村民小组86岁的苗族老党员马学举对记者说。见记者拍照,他特意换上了戴有党徽的外套,拿出了他珍藏六十余年,代表毕生荣耀的藏品:军绿色小挎包、退伍证和毛主席像章,“我虽然老了,但是依然会牢记共产党员先锋队的作用,尽自己的能力,和村民一起把寨子搞好!”为了表明决心,马学举流利地背起入党誓词,铿锵有力地道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铮铮誓言。

  像长湾村民小组这样的村子在威信比比皆是。威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村寨工作中,为确保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抓牢以方竹、生猪为主导的“1+N”产业发展,高起点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大有改观,各族群众愈加铭记历史感党恩,世代传承“一心向党、热爱祖国”的红色种子。

  取得以上成效,得益于威信突出以“十进十促”为创建主要载体,把村(社区)、机关、企业、乡镇、学校、易迁安置点、宗教活动场所、医院、旅游景区、高铁高速站作为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创建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单位、示范学校、教育基地等,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新格局,推进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

  发展成果共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基

  在“十三五”征程中,威信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好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达346亿元,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在老区大地绘就了城乡巨变的崭新画卷。这些成果都得益于威信县委、政府带领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励精图治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各项重点工作相融合。

  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历次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长江上游最美生态屏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退出,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着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蝶变。

  举全县之力支持成贵高铁、叙毕铁路、宜毕高速威信段建设,开启了威信发展的高铁时代。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组组通公路。大力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彻底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建成了一批输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边远地区用电得到全面稳定保障。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民生福祉逐步增进,各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抓手,聚焦威信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确立绿色能源基地、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红色旅游康养休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区域重要物流中心“四基地一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

  如今,威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已通过了省级初验。威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交出了脱贫巩固“高分卷”、实现了产业发展“新突破”、打好了城市建设“翻身仗”、跑出了赤水河流域保护“加速度”、提升了营商环境“竞争力”、增补了民生事业“大短板”,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威信新篇章。

  吾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阳春三月,“民族聚居、文化交融、语言共通”的民族融合发展格局已在威信形成,各族儿女乘着高铁时代的春风,以昂扬的姿态,期待威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凯歌响彻中华大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