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1月3日电(杜星霖 杨茹丽 张佩瑶)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两化融合职工创新工作室里,工作人员正将一份份新修订的制度文件“投喂”给“智能化标准制度管理平台”,充实其知识库。它看似是为海量文件建立一个便捷的检索系统,却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
“一份新修订的《废弃烟草专卖品和涉烟废弃物管理办法》下发后,如果用‘肉眼’比对它与旧版在条款、数值、流程上的差异,可能要耗费一上午,还难免疏漏。”信息科负责人道出了曾经的管理痛点。
这种低效且易错的人工方式,潜藏着因理解偏差或遗漏而引发的执行风险。
面对问题,曲靖卷烟厂信息化小组通过自主研发,将IIoT数据接入系统,构建起庞大的本地化知识体系,最终打造出一款集管理制度、执行标准,工艺、设备、质量知识,电气维修、机械维护知识于一体的“AI智能管理、制造协同助手”。

当文件的“海洋”遇上AI的“慧眼”,难题迎刃而解。“现在,一份新修订文件能在数十秒内自动完成与历史版本的全方位、多维度比对,准确又高效。”作为使用者,曲烟企业管理科李依蔓对此深感满意。
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能对项目合同、招标文件、采购计划书等内容进行智能审核,成功将管理人员从繁琐重复的文字核对中解放出来,使其能专注于更具价值的战略分析与决策,推动企业管理实现了从“事务型”到“智慧型”的蜕变。
如果说智能管理平台优化了工厂的“大脑”和“神经”,那么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一系列自主创新应用,则是在锤炼工厂强健的“四肢”与“躯干”。
在制丝车间,AI的触角已深入关键工艺环节。
“松散回潮工序最需关注过程控制的稳定性和滚筒粘附量。”操作工陈得丽边走边介绍。她告诉记者,过程控制不佳将直接影响烟叶后期的耐加工性,导致消耗增加。
为此,曲靖卷烟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学习分组迭代模型,自主研发了“松散回潮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这部分工序从人工控制向智能控制的跨越。
“水分过低,烟丝易碎;水分过高,易结团、产生霉变风险。”车间主任陈浩补充说:“这个模型能参考历史生产批次信息,结合实时环境温湿度、烟叶等级等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动态调整参数,精准调控温度与水分,确保品质稳定。”

心中有“数”,行动更有力。在曲靖卷烟厂自研自建的21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中,以“AI+”赋能的就有15个,占比71%。通过智能助手来问数、问策,进行智感、智控的功能得以实现。
此外,曲靖卷烟厂还创新运用Deepseek技术,融入Agent操作智能体,自主开发了手机端的“福麒麟助手”应用。这款应用深受维修人员欢迎:“设备出现故障时,打开手机就能看到AI分析后提供的‘诊断书’和检查步骤,咨询其他电气问题也能快速得到解答,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卷包车间电工邵乐乐竖起了大拇指。
从智慧管理的“大脑”革新,到智能生产的“躯干”锤炼,曲靖卷烟厂正以AI为笔,描绘着一幅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图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