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昆明市呈贡区荣获全国“县域国际传播创新案例”奖
来源:呈贡发布 编辑:王旌亚 2025年10月16日 15:03

  10月15日,由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清华大学新华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中外对话:深入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参访活动开幕式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举行。呈贡区以《云南呈贡:蓄“三圈”之力 谱全球“声动”华章》案例,与贵州“村超”等十个案例一道荣获“县域国际传播创新案例”奖,标志着呈贡区在探索县域国际传播新路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以花为媒,构建“文化圈”“叙事圈”“媒体圈”融合联动的实践,为“亚洲花都”的美誉注入了国际传播的强劲动能。

  近年来,在呈贡区委、区政府的高位统筹下,区委宣传部立足区位优势,依托本土文化底蕴与特色产业禀赋,创新构建“文化圈筑基、叙事圈塑形、媒体圈传声”的“三圈”融合模式,以区融媒体中心为着力点,构建起“资源整合、内容创新、内外协同”的国际传播体系,让“亚洲花都”的独特魅力跨越国界、走向世界。  

  以“文化圈”为情感纽带,筑牢国际传播根基

  呈贡区依托斗南花卉产业、历史人文、滇池生态等六大文化资源,通过“花卉IP打造+非遗联动+节日赋能”的传播路径,让本土文化成为打破文化隔阂的“国际通用语”。

  在花卉文化传播方面,呈贡以花为媒,创新打造“总有一朵鲜花为你而来”IP。2024年花卉展览会期间,通过海外直播吸引67万海外观众观看;组织区级基层工作者用六国语言拍摄推介视频,其中《总有一朵鲜花属于你》在文旅部“中国文化”首页展播,成功将“一枝花”打造成知名文化品牌;在非遗文化推广上,联动星巴克举办“咖啡杯里的美术馆”非遗画展,集中展出百余幅农民画佳作,活动获新华社、CGTN等20余家权威媒体多语种报道,全网阅读量突破千万,让中国基层的创造力被世界看见;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上,洛龙火把节、七步场豆腐文化节、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与重要节点,策划推出多语种稿件,让呈贡文化通过国际媒体矩阵触达全球不同区域受众。

  以“叙事圈”为内容核心,塑造鲜活立体形象

  呈贡区创新叙事方式,从“他者叙事”转向“我们叙事”,通过产业、跨境、网络等多维度传播,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

  产业+人物双轮驱动,讲透“花都”发展故事。纪录片《斗南:“亚洲花都”的十二时辰》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的《昆明斗南,小村庄蝶变“亚洲花都”》整版报道,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成果;联动《新闻联播》节目、人民网,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城市变迁等角度,全方位展现斗南花卉的产业价值与城市魅力。

  跨境+国际视角创新,拓宽叙事边界。借助中老铁路开通契机,策划“友谊之花”主题活动,推出《呈贡与万象的双向奔赴》等多语种报道;联合制作《花路狂想曲:美国小哥在昆明实现鲜花自由》等外宣视频,以外国博主视角展现斗南花卉魅力。

  以“媒体圈”为传播载体,奏响国际传播强音

  呈贡区整合国内外媒体资源,通过“多语种覆盖、多渠道联动、多形式创新”策略,构建强大传播矩阵。

  与中国网联合打造“这里是呈贡”多语种专栏,推出10余个语种稿件,触达海外网友9700万人次,其中5篇登陆外交部澜湄合作官网;与中国日报合作编译的58条多语种稿件中,15条斗南相关内容阅读量超1500万,获中国驻多国大使馆推荐。同时,呈贡区深化“四级联动+校地协同”机制,与驻呈高校共建“国际传播实习实训基地”,借助高校多语种专业力量优化内容创作,实现“传播赋能产业、产业反哺传播”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呈贡区将持续深化“三圈”融合模式,从内容、技术、渠道三方面构建精准高效的国际传播路径。计划构建“全域语种人才库”,运用AI分析全球受众习惯;深化与全球媒体合作,共建“花都对话”专栏;依托呈贡“面向南亚东南亚算力枢纽”地位,打造“数字花城”多语种智能专栏,推动斗南花卉品牌与呈贡发展经验走向世界,让“亚洲花都”之美在世界舞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