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金沙江上游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一种绿色轮作模式正在田间地头展开。这里独特的气候孕育出品质上乘的烤烟,而当地倡导的“烟田+大麦”轮作模式,推动一地两用,让土地的潜力得以释放。
10月上旬,烟叶收购结束。玉龙县的烟农们在烟田里种下早熟大麦,待来年四月,大麦成熟收割,烟叶种植再次“登场”。
今年大麦收割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头乡桃花村的烟农刘志红说:“我们有合作社统一提供机械化服务,大麦收割比以前人工收割快了10天,每亩节约成本40元。”

收割完大麦后,烟农们用旋耕机将大麦秸秆翻压入土,选择隔沟覆盖方式还田。为了鼓励烟农将秸秆“取之于田,还之于田”,玉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会给烟农提供30元/亩的补贴。五月初,烟农们又手着新一年的烟苗移栽。今年,刘志红户烟麦轮作亩均收入突破5000元,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20%。

这种看似简单的轮作结构,其实是玉龙县政府和玉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共同探索出的“时间差”经济学——利用两种作物生长周期的完美衔接,既避免了土地闲置,又通过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据了解,实行轮作的烟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一种植模式有明显提升,大麦作为前作,其发达的根系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为后续烤烟生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烟麦轮作模式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在土壤保育方面,玉龙县推行多环节的绿色养护体系:秸秆还田技术,既有效遏制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土壤表层焦化,又能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替代部分化肥,既降低面源污染风险,又逐步修复因长期单一种植导致的土壤板结;废弃地膜回收和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多举措下沉让绿色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在玉龙县“烟田+大麦”的科学轮作模式的推广中,当地政企农协同织就了一幅生态与效益双赢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