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涛哥的“诗和远方”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9月17日 13:56

  中新网云南新闻9月17日电 (刘海龙)“好嘛!这间距也太小了,跟给绣花针穿线似的!”

  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新疆卷烟厂制丝车间的实验台前,电气修理工徐文涛半蹲在电动叉车旁,手里捏着烙铁,抬头冲围过来的年轻同事笑。大家都喊他“涛哥”,只要听见这口带着天津味儿的“好嘛”,心里就踏实——靠谱的人准能把事儿办妥。

图为徐文涛在维修电动叉车故障。刘海龙 摄
图为徐文涛在维修电动叉车故障。刘海龙 摄

  这天电动叉车突然“趴窝”,拆开一看,是核心元器件的焊修活儿。可零件间的缝窄得只能塞进张薄纸,小刘捏着烙铁试了两次,手刚往前伸就缩回来:“涛哥,我手都抖成筛子了,万一碰坏旁边的件,那麻烦可就大了!”

  徐文涛接过烙铁,凑过去眯着眼瞅了半天,伸手拍了拍小刘的胳膊:“别急啊,咱跟它‘磨’呗!你看,烙铁角度往左边偏两度,手腕别僵着,跟你平时拧小螺丝一个劲儿,稳当点!”

  他说着就攥住小刘的手,一点点调整姿势,指尖跟着比划:“对,就这感觉,跟给零件‘搭小桥’似的,慢慢来!”

  可第三次试下来,焊点还是没焊牢。小刘挠着后脑勺犯愁:“要不咱报备领件吧!”

  涛哥摆摆手,指了指车间里等着用叉车的工位:“那得等多久?车间里的活儿可等不起!再试最后一次,我盯着你,保准成!”

  “再近一毫米……稳住……哎!成了!”

  随着烙铁冒出最后一股淡蓝白烟,元器件稳稳焊好,电动叉车又转起来了。小刘激动得直蹦:“涛哥你也太牛了!这手艺绝了!”涛哥笑着摆手:“啥牛不牛的,多琢磨两回,你也能行!”

图为徐文涛在调试风速平衡装置器件。刘海龙 摄
图为徐文涛在调试风速平衡装置器件。刘海龙 摄

  其实在制丝车间,徐文涛早就是公认的“技术救星”。上个月装叶丝风选的风速平衡装置,调试了三遍都没成功,同事小马急得直转圈:“涛哥,这角执行器的角度数据老是对不上!”

  徐文涛抱着图纸在实验台守了三天,连吃饭都捧着参数表:“小马,咱别死磕原来的参数,把机械精度再调细点,试试能不能卡准刻度!”果然,调整后装置转得又稳又准,他还跟小马开玩笑:“这装置跟咱的肺似的,得让它‘呼吸’匀了,活儿才能干顺溜!”

图为徐文涛攀登山顶留念。供图
图为徐文涛攀登山顶留念。供图

  工作上雷厉风行的徐文涛,私下里却是个爱“野”的人——一有空就背着登山包往户外跑。上周刚去完天山脚下徒步,回来就凑到同事堆里翻手机照片:“你们瞧,戈壁滩的日出,那光洒在石头上,跟铺了层碎金子似的!”

  有人打趣他:“跑大老远遭罪,图啥呀?”他笑着把手机往桌上一放:“累啥!在山里走一圈,看够了蓝天雪山,心里的劲儿都满了,回头再看车间里的难题,思路都清透了!”

  现在再问涛哥,啥是“诗和远方”?他指着照片里蜿蜒的山路,又指了指桌上焊好的元器件:“你们看这山间的路,弯弯曲曲却能通到山顶;再看这焊缝,细细致致才能把零件连牢——这不都一样?不管是山里的路,还是车间里的活儿,都得走出自己的韵律,才叫好看,才叫踏实。这,就是我的诗和远方呗!”(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