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28日电 (包锐倩)眼下正值烟叶生产的采收季节,昆明市石林县12.5万亩的烟叶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烟农们正在抓紧时间采收成熟的烟叶。在石林县大可乡和长湖镇的烤烟连片上空,无人机正在来回穿梭,一捆捆鲜烟叶被高高吊起,精准快速地运送到指定位置,这是石林烟区娴熟应用无人机的又一个高效创新操作。

“我们大可乡地势较陡,烟叶采收后运到路边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请工每人每天作业2亩要150元,今年我们试用无人机替代人工运输,每次能稳定运送40公斤鲜烟叶,一个来回仅需要3-5分钟,按照单次6元收费。虽然总成本差不多,但极大提升了运输效率,烟叶的损耗也少。”正在操作无人机的农户许永陆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低空”这个词汇也首次亮相一号文件。实际上,随着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农机运用到烟叶生产中,低空技术的主打产品“无人机”,更是成为烟草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利器”。
近年来,石林烟区100%开展专业化植保,“天上飞”逐渐代替“肩上背”。“无人机植保雾滴的沉降速率、叶片附着率、叶面吸收率等方面都比传统方式好很多,替代了传统的‘肩挑背扛’,一台植保无人机每天可以作业350亩左右,效率是人工作业的十倍以上,有效降低了成本。”大可烟站负责人柯昌磊介绍道。
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服务烟农”的目标,去年,石林烟草公司基于现有标准化生产模式,在大可乡引入自走式单轨运输机降低烟叶采收运输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烟叶损伤。今年,利用无人机运送鲜烟叶实现了鲜烟叶运送提速,还能保护鲜烟叶在运输过程中不被压坏,减少机械损伤,每捆烟叶从烟田直接精准降落到运输车上,减轻了种植农户的劳动强度,使农户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烟叶烘烤和初分。

下一步,石林烟草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形成规模效应,让农户真真切切享受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让烟农把种植的“绿叶子”变成增收的“金叶子”,鼓起“钱袋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