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22日电 (陶华 龚苏华)“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120元,还能照顾孩子,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解决我们销售‘老大难’问题!”“感谢中烟的大力帮扶与付出!”在云南省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传来一片片感谢和点赞声。

图为木老元乡群众在分拣沃柑装箱。
为持续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木老元乡工作队长,木老元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龚苏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及时解决果农销售沃柑难的问题,发掘了一条从田间采摘、礼盒包装到物流运输等的新型产业链,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路子”。这一个实践案例,正是云南中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行动的生动缩影。

沃柑滞销迫在眉睫
近年来,木老元乡凭借独特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沃柑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也让种植户陷入了困境。
“这怎么办?今年这么好的沃柑卖不出去,要亏大本了!”看着满园挂果的100亩沃柑,果农一筹莫展。
云南中烟驻村工作队闻讯而动,积极寻找资源,想法设法为果农“破局”。
一封收购沃柑的邮件,引起了龚苏华的注意,因对方的收购量比较大,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往保山市施甸县城找到了发邮件的电商平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木老元乡的环境、水土资源优势和沃柑品质等情况,为合作做好铺垫。
随后的实地考察中,木老元乡的优质沃柑得到了采购方首肯,并签订了68吨沃柑的销售合同。

整合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合同已经签订,我们要按照时间节点,全面落实相关工作……”工作会上,龚苏华对人员定点定责进行部署安排。
行动号角已经吹响。龚苏华立即组织村干部、各村小组长入户走访做好动员,分类招聘采摘、包装、运输等劳务工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经过木老元乡工作队、“村两委”多日连续奋战,全面打通了沃柑产业链,但是如何把陡峭山坡上采收的沃柑运走,又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没有经费又要解决问题,怎么办?”龚苏华针反复琢磨起来,一个个初步方案一次次被推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闪现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找无人机吊装沃柑。
有想法就立即行动。龚苏华找到保山澳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表示愿意无偿动用两架大型无人机助力采摘沃柑。“想都没想到啊,这架飞机竟然这么厉害,飞一次顶我三次搬运的量!”一名采摘工人望着空中的无人机惊叹。只见无人机直接将果筐从果园吊运至装车平地,仅需30秒,就能完成100斤沃柑的运输工作。

储存仓库旁,龚苏华协同木老元乡龙潭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维,木老元乡大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浩源,木老元村工作队员马修等人验收沃柑重量,抽样检查产品质量;木老元乡干部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折叠礼盒;木老元村村干部点货、发货。采摘、装筐、搬运、包装……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通过"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木老元乡成功销售68吨沃柑,销售额达20余万元,并为村里提供了410多人次的就业岗位,有效地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难题,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办法让山里的好果子走出大山。”已经盯紧产业链发展的龚苏华又开始规划新的蓝图,“下一步,我们将整合资源、合理配置,计划利用已建成的冻库、生产车间等制作果汁、果脯蜜饯等产品。”如今,这些木老元乡的沃柑不仅走进大城市居民的果篮,更带动了木老元乡整个产业链的延伸。如何做大做强,让沃柑创造更大价值,成为云南中烟驻村工作队亟需完成的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