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宜良实践:让“两山”理念在绿水青山间结出硕果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8月22日 17:23

  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22日电 (余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彩云之南的宜良县,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宜良路径。

  冬林苑:苗木上山书写绿色传奇

  冬林苑,位于宜良县玉龙山,这里曾经是寸绿难寻的石头荒山,立地条件极差,是典型的困难造林地。山头槽沟村由于地理自然环境不佳,乱石遍地,村民生产生活十分不便。2007年,宜良绿兴苗木有限公司负责人老左带领团队,怀揣着让荒山变绿的梦想,踏上了艰辛的造林之路。面对石漠化土壤贫瘠、缺水等难题,他们采用改良土壤、节水灌溉等技术,配套修建防渗渠、灌溉渠9000米,修缮山路、铺设道路23000米,架设用电线路5000米。种植三角梅、樱花等绿化苗木植物。历经10余年攻坚,用100余万株绿植覆盖了裸露的石头山,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0%提升至80%以上,将荒山变成了生物多样性富集的“七彩花园”。

  在荒山种树的过程中,冬林苑总结出了“三棵树”理论:种下3棵树,3年后卖掉一棵树,换回投资成本;6年后卖掉第二棵树,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剩下一棵树,根深叶茂,守护绿色生态,造福子孙后代。这一理论不仅让企业在生态修复中找到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劳动就业和增收致富。每年培育三角梅150万株,其他苗木30多万株,销往全国各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带动农户200余户,户年均增收30000余元。

  如今的冬林苑,早已是繁花绽放、绿意盎然的模样。蜿蜒的山路两侧,彩色花廊造型精巧独特;山间的植物群落色彩明快、层次鲜明。天眼、银杏大道等打卡点各有风姿,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沉醉在冬林苑这片美景之中。宜良冬林苑也成为“两山”理念的实践典范。

  狗街小哨:林下经济绘就绿色致富图

  宜良县狗街镇的小哨社区,这片被森林眷顾的土地,是野生菌的王国。每至夏秋,山林间干巴菌、牛肝菌等珍稀菌类破土而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小哨社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探索出“包山拾菌”的林下经济模式,将“菌窝”变成“金窝”。社区把1.5万亩林地经营权集中流转,承包款70%反哺农户,不仅提高了干巴菌的产量,还实现了“护林者即受益者”的良性互动。如今,干巴菌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小哨社区积极探索菌旅融合新模式。周边60家森林农家乐推出“采菌烹饪研学”体验套餐,每年吸引游客12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综合收入850万元。来小哨旅游的上海游客钱女士说,她们一家在小哨拾菌子是一次奇妙的体验,山里植被很好,空气清新,美味的菌子更是让他们大饱口福。

  社区还连续举办了“彝族火把节”和“干巴菌节”,进一步提升了小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菌旅融合,小哨不仅让游客品尝到了鲜美的野生菌,还让他们体验到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样本。

  守护碧水:茂湾抗浪鱼的“重生”与生态的蝶变

  抗浪鱼是云南特有的珍稀土著鱼类,曾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濒临消失。位于宜良县马街镇马家冲社区的云南茂湾水产养殖基地,以“保护为先、科学养殖”为原则,搭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系统。基地严格遵循抗浪鱼的自然生长规律,模拟其原生环境的水质、水温与水流,采用“人放天养”的方式,让鱼群在清澈的水域中自然繁育。同时,基地配套建设了湿地净化系统,养殖废水经多层过滤后循环利用,既保障了水质清洁,又为周边农田提供了天然灌溉水源。

  如今,抗浪鱼的种群数量稳步回升,抗浪鱼孵化成活率达80%以上,每年繁育优质鱼苗7000万尾以上,产量超100吨。基地打造了“养殖+加工+文旅”的全产业链模式。通过精细化养殖,抗浪鱼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产品远销省内外,年产值逐年攀升。基地所在的水域生态也愈发多样,岸边草木葱茏,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这种“以养促保、以保兴生态”的模式,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愈发鲜明。

  茂湾水产养殖基地不仅守护了生态,更让“金山银山”的效益逐步显现。在实现抗浪鱼规模化繁育后,基地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攻克土著鱼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遗传多样性、良种繁育等领域技术难题,让仙四须鲃、大头鲤等更多珍稀土著鱼在198个仿野生生态循环养殖鱼塘中繁衍生息,每年孵化优质鱼苗达2亿尾以上。以“抗浪鱼”为IP,开发了垂钓体验、科普研学、渔文化展示等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亲近自然、了解鱼类保护知识。周边村民通过参与养殖、务工、经营农家乐等方式,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形成了“一户带一片、一片富一方”的良性循环。

  从狗街小哨的林下经济,到冬林苑的苗木上山;从守护珍稀鱼类的“生态账”,到带动产业发展的“经济账”,宜良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用实际行动证明: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在培育金山银山,宜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