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社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践“四制四式四法”工作模式,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构建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互嵌式社区结构,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动样板。
跑马路社区成立于2002年,辖区共有居民12106人,4110户,其中党员221人。一直以来,跑马路社区致力于打造“民族团结型”社区,依托“一核四联五动六治”党建服务品牌,形成党建引领助力民族团结特色做法,引导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建“四维嵌入”机制 夯实互嵌式社区基础
社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融入社区治理全流程,形成深度互嵌的社会结构。组织嵌入聚合力。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吸纳157个网格片区的专职网格员组建促进会,统筹辖区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常态化教育引导,推动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心。工作嵌入促融合。将党组织活动、民族工作与驻区单位资源深度整合,联合开展“结对子”“手拉手”等文化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日常工作,实现多维度、全覆盖的民族团结浸润。协商嵌入汇民智。以民生实事为切入点,通过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采取协助式联合协商、调研式平台协商等形式,邀请各族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矛盾化解等工作,形成“有事共商、难题共解”的治理格局,让各族群众在共建中增强归属感。活动嵌入浓氛围。依托党的二十大宣讲、民族团结宣传月等契机,开展“十进十连十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突出哈尼族传统音乐、技艺等文化遗产的传承展示,通过新媒体推广民族美食、服饰文化,让各族群众在文化共赏中增进情感认同。
打造“四共”模式 筑牢互嵌式红色阵地
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统战之家”为平台,构建“共建、共融、共育、共享”的服务体系,让互嵌式社区建设有阵地、有活力。党组织共建强核心。发挥社区服务型党组织作用,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生活,编创民族团结主题文艺作品,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以组织凝聚力带动民族向心力。居民服务共融暖人心。融合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和自治服务,推动驻区单位党员进社区开展“微心愿认领”“承诺践诺”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拉近距离,让社区治理充满温度。 社会组织共育聚动能。依托“五社联动”项目,整合教育资源培育优质社会组织,通过技能培训、文化讲堂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服务成果共享惠民生。整合辖区单位、学校、公益组织资源,提供理论宣讲、亲子教育、技能提升等多元服务,覆盖全年龄段居民,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共享发展成果,在获得感中强化共同体意识。

创新“3+1”工作法 筑牢互嵌式社区堡垒
社区通过组建专业队伍、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各民族在交往中互信、在互助中共进,让互嵌式社区结构落地生根。“石榴籽”宣传队播撒理念。10名网格员化身宣传员,利用宣传栏、网络平台等载体,常态化宣讲民族政策,让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日常、浸润人心。“石榴籽”文艺队传承文化。整合社区文艺力量,通过技能培训、实景体验等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在共同演绎民族歌舞、制作民族手工艺品中,增进文化共鸣。“石榴籽”服务队办好实事。按网格划分服务片区,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精准收集解决群众诉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中凝聚共识。“石榴籽”调解室化解矛盾。吸纳退休干部、律师、民警等组建调解队伍,构建“采集-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治理体系,依法维护各族群众权益,在和谐稳定中巩固互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