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良县立足“滇中粮仓”“花乡水城”的资源禀赋,创新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通过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培育新型旅游业态、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等措施,让旅游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金纽带”,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促“三交”发展之路。
多彩节庆,架起交往“连心桥”
通过“节庆+旅游”“非遗+旅游”等模式,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将民族节庆活动打造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成功打造“端午花街节”“烤鸭美食文化节”“彝族火把节”“农民丰收节”“三角梅旅游文化节”等文旅IP,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品牌,吸引各族群众参与。在节庆活动期间同步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民族手工艺品集市、民族歌舞展演等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共赏美景、共享美食、共话发展,在互动中增进情感,在体验中深化认同。
产业联动,铺就交流“致富路”
通过“民族团结+特色产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培育出北古城米户樱桃、耿家营两湾彩色水稻、九乡麦地冲彩色水稻、山后樱花谷、宝洪茶山等农旅融合项目,打造出“米户系列”“七彩梦乡·彩色水稻”“樱花+”“宝洪茶春茶季”等特色品牌。积极构建“一核多级”发展格局,创新推出农耕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体验等文旅项目,带动周边民宿、特色餐饮、手工艺制品等业态的发展,既丰富游客体验,又实现文化传承与增收致富“双赢”。
美美与共,交融淬炼 “铸同心”
以“游学思研悟行”为核心理念,推出集宜良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宏山公社、九乡风景区、麦地冲、阿路龙、两湾为一体的“红石榴”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宜路陆游击大队纪念馆、绿塘干部会议遗址、李四娘交通站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文化和民俗特色相结合,实现从革命和历史文化遗迹旅游中树牢“四个与共”理念,从民族风情旅游中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