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革玉溪市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组织群体优势和党员专业特长,用足用活资源优势,聚焦产业、人才、文化振兴及服务发展和民族团结重点任务,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助力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狮子山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聚焦产业振兴,产业发展“旺”起来
以项目建设夯实产业支撑。民革玉溪市委在帮助小街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牵线搭桥、穿针引线,为招商引资寻资源、为项目建设找信息、为企业落户牵红线,助力小街乡成功引进社会资本2.7亿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项目,完成绿汁江至木冲马道子、李罗亩提水、土地整治、电力工程等。以农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帮助搭建对接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引进、培育种植大户和经营主体,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小街乡市级农业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完成市级基地认定8个、县级基地认定30个、农贸分离2户,农业基地转“四上”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成功纳限1户零售企业(易门普蓝商贸有限公司)。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立足小街资源禀赋,帮助确立发展魔芋、菜豌豆、金丝皇菊、生态水稻、西瓜、蓝莓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协调各方资源、争取政策支持、解决部分资金需求,助力发展魔芋种植产业,推广菊花、生态米、柿子饼、土鸡蛋等名优特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升乡村振兴效力。
聚焦人才振兴,人才培育“兴”起来
以人才招引激发创新活力。帮助搭建发展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开展供需对接,拓宽人才来源,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贡献力量,发挥聪明才干,推广先进技术,释放乡村振兴潜力。以人才培育增强内生动力。探索“产业+人才”的乡土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民革党员中的农业专家、企业家到小街乡为村民提供贴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致富能手、乡村能人等100余名。以人才使用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专家、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作用,组建“专家服务队”,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技术瓶颈、突发问题提供“响应式”服务,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常态化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及指导服务20余次,解决魔芋种植、除虫菊示范和农业产业发展等实际问题50多项,服务群众2000余人。
聚焦文化振兴,特色文化“活”起来
以文旅活动推进文化建设。帮助指导小街乡精心谋划举办了以“共赏金秋花 勇攀老黑山 同庆丰收节”为主题的第二届花山节活动,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统筹城乡文化资源,组织戏剧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等策划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以文化下乡培育文明乡风。组织民革党员、书法爱好者等开展2023年“送春联下乡”活动、2024年“迎新春、送春联、献爱心”公益下乡活动,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帮助建设乡村文化服务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塑造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以乡村旅游打响文化品牌。着力发挥小街红色底蕴丰厚、绿色生态优渥、民族文化多彩的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主抓手,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趣味采摘、老黑山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户外运动等体验式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广泛联系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争取到民营企业捐赠,对孙兰英烈士雕像进行更新,成功举办三届普厂蓝莓西瓜文化节、两届小街乡花山节及老黑山登山节等活动。
聚焦服务发展,宜居乡村“美”起来
以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指导帮助狮子山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打造沙老林示范亮点,结合农村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实施人畜分离工程,统一规划村庄,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以绿化美化绘就生态宜居画卷。帮助规划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开展增阔提色、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引导发动民革党员、干部群众、爱心企业、热心乡贤等社会各界人员,通过志愿服务、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植树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绿美小街生态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以山林水体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民革玉溪市委员会主要领导多次到绿汁江易门段、老黑山巡河巡林,调研指导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等工作,协调帮助实施小街乡老黑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指导谋划小街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文旅融合发展EOD项目,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聚焦民族团结,各族人民“连”起来
以服务群众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合力。帮助协调农技科学、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基层治理等各类服务资源,积极开展玉溪统一战线“送医送法”下乡社会服务、种植技术培训班等,引领带动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以宣传教育夯实民族团结思想基础。组织人员下沉基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宣讲、与群众互动等方式,大力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医疗保健和卫生科普常识、法律法规等。以群众增收促进民族团结提质扩面。指导帮助出台激励政策、明确联带对象、培育经营主体,探索建立“村委会+公司+农户+订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链接到产业上,以“小产业”撬动“大发展”,强化集体经济带动效应,发展一个产业,联结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