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雄州南华县,素有“中国野生菌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南华县引导各族群众自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到共同增收致富上,融入“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守山护菌,共同抱团闯市场,全县每年约有11万人次参与野生菌生产经营,年野生菌交易量突破1.5万吨。为了让更多各族群众持续吃上“菌红利”,南华县积极探索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让“菌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
“云”端养菌
在雨露乡洒披武村的菌山上,安装着野生菌智能环境“一体式”监测设备,通过对基地的湿度、温度、降雨量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菌子生长环境情况,先进的监测设备,配合科学的封山育菌、规范采摘等保育促繁措施,让洒披武村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的产量稳中有升。在五街镇咪黑们村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的一处高地,一根长约5米的铁杆顶端安装了一个可360度旋转的AI摄像头,通过AI摄像头、微气象站、土壤监测器等设备,咪黑们村的2000亩基地“一览无遗”。除了守护深山菌窝,监测设备还与搭建在县城野生菌科普展馆里的南华野生菌产业大数据平台紧密相连,实时交互,可及时跟进全县各类重点野生菌的交易情况、整合全县野生菌资源分布等关键信息。
“云”上展示
为构建起阳光、透明、可追溯的野生菌交易体系,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市场给每家商户配备了AI智能电子秤,并监督商户使用,电子秤能精准识别菌子品种,并显示重量、单价、总价等信息,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保障。同时,贸易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系统,对市场内各类野生菌交易信息进行汇总,在市场显要位置的LED大屏上展示,让顾客能第一时间看到当天各类野生菌的价格,防止商户漫天要价。

“云”上交易
数字化浪潮不仅重塑了南华菌子的生长环境和交易生态,更深刻改变了它的销售模式。在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市场内,越来越多的商户架起手机,化身“菌主播”,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将深山珍馐的魅力传递给千里之外的消费者。
随着市场对直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南华县通过内培外引,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电商人才,并引导各主播根据自身特点合理找准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南华野生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启动了“菇勇者”计划,引导农户、商户开通直播账号,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形成野生菌电商主播矩阵,让数字化的销售渠道真正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一朵“云”,托起了万朵菌;万朵菌,丰盈了一方水土。如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南华实践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