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触碰法律红线后如何向善?云南一拘留所给出“刚柔救赎”实践方案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7月05日 17:27

  中新网昆明7月5日电 (王胜嫔) 法治的力量,不仅在于其惩戒的威严,更在于其引导向善、重塑价值的温度。而高墙之内,关于救赎、和解与新生的故事如何书写?记者4日探访昆明市拘留所,该所创新出黄金24小时干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社会联调机制等举措,让触碰法律红线的人在高墙内找到向善的路径。

  迷途灵魂的“紧急校正器”

  “入所最初的24小时,是唤醒法律敬畏的最佳窗口。”昆明市拘留所管教大队负责人高江成从事监管工作23年。2023年底,沈某因过失伤人被行政拘留,入所后反复念叨“好冷”,管教民警察觉异常,不仅送来保暖衣物,更在24小时内启动“一人一策”心理干预。当沈某突发疾病晕倒时,管教民警5分钟内完成送医急救,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

  “95%的被拘留人是首次入所,陌生环境会放大他们的悔意。”高江成说,昆明市拘留所将每日超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投入矛盾调解,通过“情绪捕捉、需求响应、法理教育”让沈某在最短时间内卸下心理防备。出所后,沈某送来感谢信:“我一个犯错的人,他们待我如亲人,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那次晕倒要是没有他们,我可能就没了!”

  高墙内的“矛盾诊疗所”

  对于“黄金期”未化解的“硬骨头”,以高江成命名的“江成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成为“第二道防线”。邓某因婚姻矛盾被拘留时扬言“出去就离婚报复”,工作室通过连续疏导,从“情理法”三个角度进行教育,分析违法成本。最终促使双方放下执念,重归于好。

  “我们监所民警多想一分,多做一点,多把矛盾化解在拘所,不让风险隐患流入社会,社会就会多一分平安。”高江成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工作的真谛。

  从拘所到社会的“接力赛”

  总有一些顽固的“荆棘”,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拔除。2024年建成并实体运行的“昆明市拘留所社会矛盾纠纷联调中心”,正是破除这些复杂矛盾的关键所在。

  李某因拆迁补偿款纠纷,驾车堵门并携带危险物品,被拘留后思想极端。管教民警用“拉家常”方式渗透法律知识,同时启动联调机制,邀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到所开展李某搬迁补偿款纠纷化解工作,最终促成补偿款分批次支付。

  昆明市拘留所所长马泉将这一模式称为“接力赛”,“所内接力跑完,外面又有新的接力棒需要交接。”对执行拘留期间化解未成功、可能仍有较大风险隐患的重点人员群体,昆明市拘留所依托“2+3(1)+N”工作机制,落实“八个闭环”工作流程。同时,通过昆明市公安局“当事人回访评价”系统,由被拘留人家属扫码评价,加强对矛盾纠纷调处的跟踪回访。

  2024年以来,该所至今累计化解矛盾纠纷9339起,实现转化矫正率、社会满意率“双提升”,再次违法率持续下降,用实践证明法治的温度,能照亮每一个悔过者的新生之路。(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