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6月30日电 清晨,宁利村驻村工作队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村民沙春梅家中,这已是本月第三次走访。不久前,驻村工作队通过常态化排查机制,敏锐捕捉到沙春梅家因其丈夫突发重病、医疗支出骤增而陷入困境的现状。工作队迅速启动响应程序,协助其申请临时救助、落实医保报销政策、防贫险、教育帮扶等政策。如今,压在沙春梅心头的阴霾正逐渐散去:“要不是工作队来得勤、帮得实,这日子真不知咋过下去。”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宁利乡宁利村委会,由宁蒗彝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派驻的工作队通过“早发现、快响应、准帮扶”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筑牢了防返贫的防线。

精准监测,筑牢防线
宁利村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早预警、早干预”的工作原则,将防返贫动态监测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拉网排查,不漏一户。工作队联合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建立起“周联系、月走访、季排查”网格化机制。重点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户。二是数据赋能,精准画像。工作队充分利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结合入户采集的第一手信息,为每户监测对象建立详细的动态台账,精准识别返贫致贫风险点。三是畅通渠道,快速响应。设立村民小组信息员,开通“防返贫热线”,鼓励村民自主申报所遇困境,确保风险线索第一时间被发现、被核实。
因户施策,靶向帮扶
监测预警只是第一步,关键在精准有效地帮扶。宁利村工作队坚持“一户一策”,靶向发力:一是政策保障兜底线。对于像沙春梅这样因病致贫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工作队第一时间协助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低保兜底等政策,确保“三保障”落实到位。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协助符合条件的12户监测对象落实各类救助政策。二是产业就业强根本。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着力在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上下功夫。工作队通过技术培训、小额信贷支持、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帮助48户监测对象实现了发展庭院经济种养与就地就业,增强了“造血”能力。三是志智双扶增动力。工作队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协同本地合作社组织农技培训12场次,受益村民300余人次;宣传勤劳致富典型,激发内生动力,引导监测户依靠自身努力稳定增收。

成效显著,振兴可期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宁利村驻村工作队的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风险化解及时有效。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该机制精准识别并纳入监测范围48户,经过及时有效帮扶,已有38户风险稳定消除,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村民对工作队的认可度、满意度显著提高。“工作队就像自家人,有啥难处他们都知道,也真帮我们想办法。”监测户邰绪红感慨道。三是振兴基础更加稳固。通过化解返贫风险,释放了发展潜能,更多村民得以安心投入生产、参与村内事务,为宁利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长效机制,行稳致远
宁利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表示:“动态监测帮扶绝非一时之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工作队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监测效率和精准度,深化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宁利村的实践深刻证明,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只有将防线前置、力量下沉、帮扶精准,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希望的田野焕发持久的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