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5月6日电 (钟欣)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6日消息,以“知联同心谋发展·立足岗位建新功”为主题的云南省党外知识分子省情研修活动于4月28日至30日在文山州展开。由20余名党外知识分子组成的专家服务团深入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开展调研,了解文山州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等情况。
产业脉动中触摸发展热度
在砚山县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专家服务团成员站在园区登高远眺,只见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全州绿色铝产能突破343万吨,占全省的半壁江山。”砚山县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产出的铝主要用作什么?”“为什么叫‘绿色铝’?”“处理废料有什么新型的技术吗?”……专家服务团成员们有着不同的疑问,园区相关负责人一一解答他们的问题。在交流中,专家服务团一行对文山州绿色铝产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安全副总监甘亚林看着广阔的产区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在厂区安装光伏发电板,既能有效利用厂区屋顶空地,又能为产区提供电力,契合绿色发展理念。”

走进云南七丹药业,现代化的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三七样本,电子屏上的数据变化展现出文山三七产品销往全国的足迹。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是文山产业发展的另一支柱。“我们构建了‘科研+种植+加工’全链条。”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引起云南开放大学原校长郑毅的思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产业发展一定要与人才发展相融合,校企合作让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让企业用人更高效。”专家服务团当天还调研了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公司、苗心康生物科技公司。
红色沃土上汲取奋进力量
在西畴县“西畴精神”展览馆内,石漠化治理前后的对比震撼人心,“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标语格外醒目。经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西畴精神”打动了在场的专家学者,云南明靖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周文曙提出:“这样好的精神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尤其是年轻人,可以与学校联合开展研学活动,让青年一代直观感受‘干’的力量。”

如今生机勃勃的东升村,是“西畴精神”的具象展现,也体现着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成就。“西畴精神”感染着专家服务团的每一个人,让他们从中汲取了更多的力量,充实了精神,提升了思想,激励着大家为边疆发展贡献力量。
石漠化荒山中见证生态奇迹
在兴街镇三光片区,专家服务团目睹“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的立体治理模式,曾经被外国专家断言为“基本丧失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如今已是成片的猕猴桃果林,岩石缝里刨出“金果子”,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案例,也是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践行。
云南中医药大学仝鑫说:“可以在网上开展‘认养一颗猕猴桃’活动,让客户了解猕猴桃生长全过程,也能打开西畴猕猴桃的知名度,拓宽销路,同时进一步提升生态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头脑风暴里众筹“文山方案”
在“知联同心谋发展·立足岗位建新功”座谈会上,专家服务团围绕以绿色铝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以三七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民营企业发展等主题开展交流。加强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农文体旅的融合;做强本地品牌;研究药食同源系列产品;拓宽海外销路……在头脑风暴中,专家服务团根据实地调研见闻给出许多建议,文山州有关部门负责人手腕翻飞,不停记录着这些宝贵的建议。
“这次研修不是终点,而是‘知联文山’的起点。”云南省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外知识分子要发挥自己的知识力量,立足岗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助力文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铝水奔流的产业园区到果香四溢的三光片区,从红色基因浸润的边疆村寨到科技感满满的七丹药业,这场跨越三地的研修之旅,既是一次对省情的深度调研,更是一次“国之大者”与“云南之需”的同频共振。当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智慧与文山大地的发展脉动交织,一幅“产业兴、生态美、边疆稳”的壮美画卷,正在云岭边疆徐徐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