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4月28日电(陆肖蓉)时下,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朋镇清水塘村村民罗学高蓝莓种植大棚内,一盆盆纯基质栽培的蓝莓整齐排开、长势喜人,一颗颗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蓝莓裹着轻薄的果粉,垂坠在青枝绿叶间,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绘就出一幅丰收“莓”景。

“这种大棚基质盆栽种植技术,与传统露天种植相比,缩短了挂果周期,我去年2月种下的蓝莓,当年11月底就开始挂果售卖,那时的价格在110元每公斤左右,市场供不应求。”说话间,忙着拔除盆栽内杂草的罗学高还不忘查看蓝莓挂果情况。
前些年,龙朋镇规模化发展露天蓝莓种植时,罗学高便有了种植蓝莓的想法,为的就是能给家里增加一份收入。但考虑到家中劳力不足、缺乏种植经验、蓝莓挂果达到丰产期所需时间长等因素,他迟迟没有行动。
石屏县烟草专卖局在当地政府和上级政策支持下,结合产业实际,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自2009年以来在龙朋镇先后投入补贴资金710余万元购置微耕机、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设备,提升了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效降低了作物种植成本和农户的劳动强度,让农户能腾出手来发展其他产业。
近两年,随着蓝莓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对高端水果需求的增加,大棚基质蓝莓种植成了当地种植户的新选择。看着不少邻村村民靠种植大棚蓝莓挣到了钱,罗学高很是眼热。
2024年,罗学高前往邻村了解种植成本和相关技术后,拿出这些年种植烤烟攒下的积蓄加上银行贷款,投资种植了7亩大棚基质蓝莓,因管护得当,当年11月底便顺利挂果,今年蓝莓已进入丰产期。

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大棚基质盆栽蓝莓种植采用优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配有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风暖系统等智能设备,让蓝莓喝上了“营养水”、住进了“空调房”,灌溉、施肥、温湿度控制等都实现了智能化、标准化管理。这种新的种植模式为蓝莓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不仅能摆脱土壤种植的多重限制、减少病虫害影响,还缩短了挂果周期,产出的蓝莓口感好、甜度高,并且产量可观。

“在手机上就能控制滴灌的水量和频次,气温过高或过低时,还能实现棚膜自动开关,管理起来省时省心。”说起大棚基质蓝莓种植的好处,罗学高赞不绝口,“采摘期能从11月底延续到次年5月底,按现在每公斤70元的市价估算,收入有保障。”
现在,蓝莓产业已经成为龙朋镇富民强镇的新兴特色产业,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果盘子”,还鼓起了当地农户的“钱袋子”。目前,全镇蓝莓种植规模已发展到2.3万亩,种植品种有20多个,稳定辐射带动当地4500多人参与到蓝莓产业中来,今年,全镇蓝莓产值估算可达2.1亿元。
“下一步,我打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蓝莓的品质和口感上,同时结合大棚盆栽蓝莓的优势发展蓝莓采摘农旅项目,让更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说起以后的规划,罗学高信心满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