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华坪:小樱桃托起致富梦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旌亚 2025年04月28日 14:49

  中新网云南新闻4月27日电 (李自林)春日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宏地村,漫山遍野的樱桃树挂满红果,宛如繁星点缀青山。村民们穿梭林间采摘樱桃,直播间里订单不断,果园旁游客络绎不绝……这颗“红宝石”不仅点亮了山乡的春日,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宏地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特色农业和数字赋能,走出了一条“樱桃+旅游+电商”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小樱桃书写脱贫传奇

  宏地村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樱桃生长的天然沃土。过去村民仅零星种植樱桃,收入微薄。村民刘丽回忆:“2008年一场大病让家里陷入贫困,是党和政府的帮扶让我们重燃希望。”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刘丽家开始规模化种植樱桃,并借助直播销售,成功脱掉“贫困帽”。

宏地村刘丽家樱桃挂满枝头。 李自林 摄

  如今,宏地村樱桃种植面积已超千亩,年产量达数十万斤。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全村形成统一管理、品牌化运营的产业链,樱桃单价从每斤5元提升至15元,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一颗颗樱桃,成为村民奔向小康的“幸福果”。

  科技赋能激活产业动能

  为破解传统种植“靠天吃饭”的难题,宏地村引入绿色种植技术。县林业部门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樱桃品质显著提升,果肉饱满、甜度高达18%以上,成为市场“抢手货”。

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樱桃。李自林 摄

  村民谷学坤感慨:“过去种玉米年收入仅几千元,如今林下套种魔芋、樱桃,亩产值超万元!”通过“樱桃+魔芋”“樱桃+核桃”等复合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提高30%,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数字翅膀助飞山乡经济

  “家人们看,这是我们现摘的樱桃,颗颗晶莹剔透!”在宏地村的樱桃园里,村民刘丽举着手机直播,订单不断涌入。近年来,村集体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网红果农”,2024年线上销售额占比突破40%,樱桃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樱桃挂满枝头。李自林 摄

  宏地村以樱桃为媒,打造“花果山水帘洞”“百亩花海”等景点,推出采摘体验、农家乐等文旅项目。2025年春季,全村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农民变身“旅游经营者”,共享产业红利。

  樱桃与烤烟共舞

  樱桃产业的兴起,是宏地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一个缩影,其与当地传统烤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烤烟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烤烟种植产业基础扎实,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樱桃与烤烟在种植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樱桃采摘结束后,烤烟正值生长的关键时期,两者相互衔接,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1+1>2”的产业协同效应。果农们在樱桃采摘季结束后,便投入到烤烟的田间管理中,实现了劳动力的高效利用。同时,烤烟种植所修建的沟渠、铺设的水管等一系列农业设施,为樱桃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绘就振兴画卷

  站在新起点,宏地村锚定几大目标。申报“宏地樱桃”地理标志,提升产品附加值;建设樱桃深加工基地,开发果酱、果酒等衍生品;联动周边村镇,打造“春赏樱桃花、夏摘芒果、秋游田园、冬品晚熟柑橘”的全季旅游线路。

  从深山里的“几棵树”到红遍全国的“致富果”,宏地村以樱桃产业为支点,撬动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这片热土上,樱桃的香甜与烤烟的醇厚交织,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共鸣,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未来,华坪县将继续以特色农业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