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陈衍刚:绘就烟草助力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3月23日 15:59

  中新网云南新闻3月23日电 (龚玲 刘秋恋)作为连续三届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陈衍刚,始终将目光投向基层经济与乡村发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农业产业发展要紧紧贴合市场的建议》。他表示,烟草在稳就业、促增收、助小微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展现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贡献。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陈衍刚。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陈衍刚。

  两会精神指引方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我倍感振奋。”谈及对今年两会精神的感悟,陈衍刚语气坚定。在他看来,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而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链延伸、就业岗位创造、小微经济激活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衍刚曾经是一名卷烟零售户,对于农村经济陈衍刚有着深刻观察。他提到,盐津县地处乌蒙山区,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但全县一千多户烟草零售终端却成为农村经济的“毛细血管”。“一家小店背后往往承载着一户家庭的生计,烟草零售网络不仅为农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物流、仓储等配套产业发展。”陈衍刚以数据佐证,2024年,盐津县烟草零售户年均收入达3.6万元,烟草物流体系吸纳就业9人,均为本地村民。

  从零售户到代表:以基层视角解码烟草行业贡献

  陈衍刚的履职故事,始终与烟草行业紧密相连。上世纪90年代,他在盐津县经营一家卷烟零售店,亲历了烟草零售从传统“小柜台”向数字化“云店铺”的转型。“过去进货靠人力搬运,现在通过‘新商盟’平台一键下单,物流直接配送到店。效率提升了,成本降低了,小店利润空间也更大了。”他感慨道。

  这段经历让他对烟草行业的“数字化赋能”深有体会。近年来,行业大力推进农村零售终端数字化改造,通过智能终端机、线上支付系统等工具,帮助农村小店实现库存管理、消费数据分析等功能升级。“盐津县已有15%的零售户接入数字化系统(终端客户),单店月均营业额增长超20%。许多店主还借助平台拓展副业,比如代销土特产、代缴水电费,真正成了‘乡村便民服务中心’。”陈衍刚认为,这种“一店多能”模式,正是小微经济融入乡村振兴大局的生动实践。

图为盐津县盐井镇椒子村乡村供销便民超市,内设卷烟现代终端销售方便农村消费者。
图为盐津县盐井镇椒子村乡村供销便民超市,内设卷烟现代销售终端方便农村消费者。

  纯销区的实践样本:烟草零售托起乡村经济“基本盘”

  在非烟叶产区的盐津县,烟草行业的贡献更多体现在流通与消费环节。陈衍刚以“小店铺、大民生”概括其价值:“农村小店是村民社交、消费的重要节点,而烟草零售的稳定性为这些小店提供了生存保障。”他举例说,盐津县某偏远山村的一家零售店,凭借烟草销售带来的客流量,带动了副食、日用品销售,年营业额突破15万元,还雇佣了两名村民帮忙,“这就是产业链联动的乘数效应”。

  呼吁行业反哺:社会责任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作为人大代表,陈衍刚的思考并未止步于经济效益,而对于烟草行业,他也希望能在乡村教育、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比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山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或参与乡村光伏发电项目,既能改善民生,又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这一建议源于他对盐津县实际的深切关怀。当地一所小学因资金匮乏,教室年久失修,而烟草企业通过公益捐赠帮助翻新校舍,还设立了奖学金项目。“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行业的反哺能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陈衍刚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行业社会责任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探索“产业支持+公益帮扶”的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无数产业扎根乡土、反哺乡土。烟草行业以其独特的产业链优势,正在书写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陈衍刚表示。(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