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2月25日电(高华娟 朱博)近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牛多乐村的人参果地,村民李勒收脸上洋溢着笑容,手中捧着刚摘下的新鲜人参果,对着手机镜头热情介绍:“咱这人参果,施的都是农家肥,清甜可口,尽管放心购买。”一旁,主播李呼秋正熟练地调控着直播设备,与屏幕另一端的观众实时互动,答疑解惑。
镜头所及之处,均是十里八乡的土特产:腊肉、菜籽油、茶叶,这些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卖到了全国各地。
2019年,李呼秋与丈夫马文锋在红河县迤萨镇开了一家农产品店,并向红河县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成为一名零售客户。但由于店铺与周围商店售卖的商品同质性较高,再加上店铺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店里商品的销量不高。

小店开起一段时间后,红河县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得知李呼秋喜欢在网络平台发短视频的情况后,便建议她尝试网络直播销售土特产。
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李呼秋重新陈列店铺商品,改善店内布局,将红河县的土特产在直播平台上销售。起初,李呼秋在面对镜头时有些生涩,直播间的互动寥寥无几,但她并未气馁,不断学习直播技巧,调整直播内容,一步步做起来。
逐渐找到直播的状态后,她开始结合当地特色,讲述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展示真实的种植过程。渐渐地,直播间的人气逐渐攀升,粉丝数量突破了3000人。一次直播中,仅本地产的腊肉就卖出了200多斤。
李呼秋的坚持和努力让这些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播走出了大山。她的直播效果引起了红河县文旅局的关注,随后,文旅局将红河县的马帮文化、万亩梯田等特色标识图片授权给李呼秋作为农产品的包装背景。将旅游文化融入直播,展示马帮历史与风土人情,吸引了更多游客。
直播带货与文旅推广相结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农产品销量翻倍,现在,李呼秋通过直播销售的土特产来源地涵盖红河县13个乡镇。“直播间的粉丝数越来越多,销售额每月都在稳定增长,我现在和四个全职宝妈共同打理直播间,她们不仅学会了直播技巧,还掌握了农产品知识。”李呼秋开心地说。

“直播带货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为更多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李呼秋说,目前,她团队分工明确,直播、选品、包装、发货各环节井然有序。通过直播带货,每人每月的收入能达到1万元,比外出打工更加稳定和可观,同时还能兼顾家庭,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谈到未来,李呼秋琢磨着要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去,让消费者亲眼看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这样一来,消费者能更直接地看到农产品,购买时更加放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