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30毫米的微创新带来大突破
来源:中新网云南  2025年02月25日 10:04

  中新网云南新闻2月25日电(周红讯 王雄)近期,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卷包车间,车间创新工作室通过一次仅30毫米的设备改造,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质量难题,展现了“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的创新智慧。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为行业设备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问题浮现:质量缺陷成难题

  “为什么端面原料膨出的产品越来越多?问题出在哪里?”卷接设备操作工小徐的疑问,揭开了车间长期未解的质量谜题。尽管车间维修团队多次尝试调整原料密度和剔除参数,但缺陷产品比例始终居高不下。端面原料膨出不仅导致产品空头率高,还影响了产品长度检测精度,严重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图为攻关小组进行头脑风暴。王雄 摄

  面对传统方法失效的困境,车间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金彩洪迅速行动,组建项目攻关小组,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维度展开系统性排查。

  技术攻坚:发现症结所在

  通过对设备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攻关小组发现:当产品在鼓轮间高速传递时,离心力导致端部原料脱落;而原有148毫米的主搓接区长度过长,在搓接过程中对产品产生过大的径向挤压,进一步加剧了原料膨出。

  “问题出在搓接板结构!”经验丰富的维修工们恍然大悟。虽然长搓接区设计保证了接装稳定性,但也形成了“挤压原料-原料位移-端面膨出”的恶性循环。如何在保证搓接质量的同时减少原料挤压,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创新突破:寻找最优方案

  “缩短主搓接区长度就能解决问题吗?”攻关小组成员提出疑问。金彩洪解释道:“没那么简单,搓接板是卷接设备的核心部件,缩短过多会导致搓接效果不佳,影响产品质量,我们必须找到最佳长度。”

图为攻关小组上机调试现场。王雄 摄

  攻关小组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结合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将主搓接区长度从148毫米缩短至88毫米。这一改动显著减少了端面原料膨出的缺陷产品数量。然而,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搓接板积胶现象加剧,影响了设备稳定性。

  二次创新:设计新型搓接板

  “问题解决了,但又出现了新问题,怎么办?”面对挑战,金彩洪鼓励大家:“别灰心,换条思路继续攻关!”经过反复试验,攻关小组发现积胶问题与搓接板结构密切相关。于是,他们决定设计一款新型搓接板,即主搓接区长度保持88毫米,辅助搓接区长度从10毫米延长至40毫米,在主搓接区新增宽度1.5毫米、深度1毫米的溢胶槽。这样在保证搓接稳定性的同时,可以减少积胶。

图为攻关小组设计的新型搓接板。王雄 摄

  成果落地:小革新带来大效益

  历经数月的技术攻关,新型搓接板在13台卷接设备上全面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端面原料膨出缺陷率下降超过80%;设备运行稳定性显著提升;年节约生产成本数十万元。该项改造技术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其模块化设计可适配多种卷烟机型,具备广泛的行业推广价值。(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