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2月21日电 (李敉)在京昆千里铁道线上,昆明铁路公安局昆明公安处乘警支队一大队女子分队扛起平安建设千钧重任,以女性特有的韧性和力量传递着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让“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勃。
张雨池:“六边形”的她,一直在路上
“在乘警岗位工作的18年,我在每一次驶发和抵达中积累经验,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乘警。”张雨池说。
18年前,初次踏上列车执行任务的张雨池没有任何接处警经验,值乘时总是略显怯意和手足无措,她虚心向乘警师父请教经验,勤于钻研业务知识。如今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沉淀,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旅客和复杂难解的情况时,“六边形”的她,从容应对、处理得当,已然成为她磨砺出的鲜明特质。

一次值乘中,张雨池正在车厢开展安全巡视工作,突然接到车长急切呼叫,称“4号车厢有旅客突发疾病,情况十分严重,请立刻过来协助!”听到消息后,她赶到现场,在迅速了解旅客发病原因为癫痫发作后,她当机立断组织列车工作人员和周围旅客开展妥善救治,并及时联系120接力救治,最终让旅客转危为安。张雨池一直记得车长感慨地对她说:“我们也算是救了一条人命啊!”
今年春节,张雨池和同为铁路系统工作者的丈夫互相支持,一如既往坚守岗位,守护着万千家庭的团圆。
杨文婷:中女时代,不意味着可以躺平
“2011年,我初入乘警队,转眼14年过去,再次回到这支光荣的队伍,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2024年底,杨文婷调回一大队担任教导员职务,乘警出身的她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对于乘警支队一大队来说,杨文婷既是领导,也是大家长。工作时她严肃认真,在抓好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总结列车乘务工作的特点,将自己掌握的经验方法传授给青年民警。生活中她温和耐心,通过退乘学习、谈心谈话、添乘列车等方式,耐心倾听青年民警心声,积极为青年民警疏解心理困惑,解决实际困难。

“大队的每个青年民警都是闪闪发光的个体,我希望在严格的管理模式和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里,大家齐头并进,得到发展和进步。”杨文婷说道。
张晗:闯过去,就丰满了羽翼
今年春运启动第一天,G402次列车上,张晗警容严整、精神饱满地按照值乘流程,开展着消防检查、安全宣传、治安防范工作。
“十多年前的春运,出行需求大,超员是常事,有的路段呈开放状态,一些人甚至悄悄爬上列车实施盗窃,人员复杂,情况也复杂。如今列车治安秩序好了,我们也更关注旅客需求,竭尽全力为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增添一份保障。”从警19载,张晗笑称自己进入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
在一代代乘警的经验总结和共同努力下,一大队形成了“广宣、重守、集治、专打”的递进式列车打防举措。在遵循这套模式的基础上,张晗自主设计制作印有“仔细辨认、请勿错拿”的温馨提示贴和彩色提示扣,主动为需要帮助的旅客栓系,大大降低行李错拿率,切实提升大队“流动青年文明号”护佑平安的核心力。

王怡迪:三十而骊,骊色骏马,飞云踏海
王怡迪是一名非警校生,参加工作前,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入警五年,她从零开始,学习乘务规范,掌握群众工作,熟悉执法办案,一路孜孜以求。

今年春运期间,王怡迪值乘的G1536次列车,运行在驻马店西站至漯河站区间。一名醉酒旅客朱某在3号车厢占座并大声喧哗,接警后,王怡迪及时赶到车厢与列车长一起开展劝离工作,但朱某拒绝配合并激烈反抗。在遇到袭击后,她临危不乱,在车班和其他旅客的协助下,成功将朱某控制并移交派出所。返程后,经医院诊断,王怡迪左肩锁韧带等全身多处受到损伤。
从晨曦到深夜,王怡迪以柔肩担重任,在列车值乘中为旅客群众排忧解难。她深知,选择了这身警服,就是选择了担当和责任,这是她成长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命题”之一。
马舒蕾:像树一样生长,扎根沉淀再开花结果
2023年入警的马舒蕾,毕业于云南警官学院法学专业。入警一年来,她跟着师父马联晖抓逃犯、找遗失物、化解旅客纠纷。

“我特别喜欢观察人,看他们的言行举止,猜测他们的关系和生活状态。”这些日常是马舒蕾开展值乘工作的一大“辅助”。
今年春运,马舒蕾值乘的Z54列车从昆明驶出前,一名身患心脏病的84岁旅客找到正在站台立岗的“小马警官”,诉说他独自长途出行的焦虑与不安。马舒蕾耐心倾听老人的担忧,给予亲切的安慰和陪伴,让老人在旅途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心。
昆明铁路公安局昆明公安处乘警支队一大队女子分队的女乘警们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支队伍中用心守护每一趟列车,诉说无限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