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2月17日电(王玲)从初遇烟机茫然无措的见习生,到“唯手熟尔”的车间“抢手”修理工,再到工厂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新疆卷烟厂员工王昊,用14年钻研技术的专注与努力,完成了一名普通产业工人到技艺在身的工匠的逆袭之路。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2024年他成功通过行业职业技能认定,成为一名封装设备修理工高级技师。回顾这段历程,王昊感慨万千,然而,正是凭借着“千里走单骑,关关难过关关过”的精神,他不断成长、突破自我。

反复尝试方破冰
2022年通过高级技师报名资格审查后,提交申报项目成为王昊最大难题。因为封装设备修理高级技师是工厂首次申报,毫无经验可循。
万事开头难,填写申报材料和流程对他来说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王昊对申报项目反复修改,一次、两次、三次……在不断修改中,他一次次否定自己之前的论述,又一次次重新寻找、论证最能体现自己技能水平的项目。经过十几次删改,终于在2023年7月,他完成了申报项目提交,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盲审。
可刚想松口气,又得知还要面临项目终审,且需等待数月时间,王昊心里忐忑不安。所幸,在2023年11月终审公示名单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沉浸学习补短板
2024年3月,王昊接到通知,4月份前往上海参加高级技师认定前培训,为期68天。回顾这段时光,王昊称自己是沉浸式学习。
他认真参加了各项培训。400多页的基础理论知识书,他翻看了十几遍,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烂熟于心。
难度最大的是专业技能笔试,考试内容涉及多种高速机型,其中8种机型他从未见过。面对从未见过的机型,考试内容理解和记忆起来极为困难,但他沉下心来,一点一点攻克。
考前一个月,他每天仅睡6小时,十几本专业书,他每本都看了2遍以上,反复翻阅,专业书变厚了,他心里的底气也更足了。
锚定目标终有果
从四月繁花初绽时前往上海,到六月炎夏考试临近,他每天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几个月来,他的生活轨迹只有宿舍、培训室、食堂三点一线,繁华魔都上海的街头是什么样,他全然不知。
在苦学的路上,王昊说,是家人的支持给了他坚持的底气。妻子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照顾7岁女儿上学。有问题她都尽量自己解决,不让丈夫分心。年近七十的母亲得知儿子的情况后,特意从安徽老家赶到新疆,克服地域差异带来的不适,帮忙照顾家庭。
“五一”假期,同伴们都出去玩或回家了,看着视频通话中的家人,他真想立刻买张机票回新疆。但想到认定即将来临,想到工厂和车间对他的期望,他又全身心投入学习。
在高级技师的通关之路上,王昊秉持“这一次,我拼搏过”的信念,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给“四十不惑”的自己送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

经过高级技师通关历练后,王昊工作起来更加得以应手,处理车间“疑难杂症”更加游刃有余。他出色的专业能力,被车间选为包装机组班长。2025年2月,他又被工厂选为工会职工代表,作为工厂发展和员工成长之间的连结,肩负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如今的王昊,依旧每天穿梭在机台之间,用每一天的行动去诠释着青春正好,奋斗正当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