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2月13日电(刘宸羽)机械臂高效剥片、智能工厂全程无人化、全球最大负极材料基地满负荷运转……新春伊始,记者探访昆明市多家企业建设现场,感受“春城”昆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传统工业“智改数转”成效凸显
在安宁市产业园西南铜业电解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取代传统人工操作,世界领先的“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热态三联炉短流程工艺让这家老牌铜企焕发新生。西南铜业的前身为云南冶炼厂,2023年,按照中国铝业集团及云南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西南铜业实施异地搬迁项目,由五华区搬迁至安宁产业园。自2024年10月全面投产以来,西南铜业快速实现全流程达产达标,目前,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阴极铜、黄金、白银、工业硫酸,综合回收硒、碲、铂、钯、铼等多种有色金属和稀有稀散金属,主产品年设计产能为阴极铜55万吨、硫酸140万吨、金锭11吨、银锭650吨。
西南铜业只是昆明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要求,昆明市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更新改造,推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在传统产业示范应用,积极推动化工、烟草、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冶金、烟草、化工等产业企业申报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贷款近100亿元。2024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约12%、占全市工业投资的15%。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建成投产后,成为智能化水平领先、人均实物产率最高的世界一流铜冶炼样板工厂。
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2024年昆明市争取中央资金1.5亿元,推动333户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昆明市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成功培育“小灯塔”企业16家。同时,还成功创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1个。
新能源产业剑指千亿级集群
在安宁市产业园区云南杉杉新材料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杉杉”),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厂区的每一个角落。云南杉杉成立于2022年4月22日,主营产品为多规格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目前,已建成一期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是全球领先的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据了解,该公司目前采用行业领先的高产能机械磨、辊压磨、回转窑、卧式釜等新工艺装备,实现石墨化箱式炉模块化组装,以高标准智慧工厂建设为目标,运用自动化数控产线和大数据实时收集系统,实现仓储包装、进出料自动化,打造智能化数字工厂。
在国内单体出货量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安宁市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裕能”),可看到其生产的磷酸铁锂产品性能优越,具备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长循环寿命、低温性能优异等优点,产品市场认可度高。据介绍,云南裕能成立于2021年7月,目前该企业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现关键核心工艺的全自动化生产,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2024年云南裕能实现产值87亿元,生产磷酸铁35万吨、磷酸铁锂20万吨,产值规模占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的79%。
在“双碳”背景下,昆明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把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全市工业产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梯次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发展思路,以安宁市为核心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签约项目19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9个、签约促开工项目3个,全部项目协议总投资1026.41亿元,已形成34万吨磷酸铁、16万吨磷酸铁锂、16万吨磷酸锰铁锂、22万吨负极材料、5000吨电解液、3.5万吨电池级铝箔产能。
在云南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战略指引下,昆明市围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目前,全市新兴产业领域已落地重点项目超20个,7个项目建成投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5%,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26.2%,均是10年来最好成绩。
未来,昆明市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在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奋勇当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向质图强、向高而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