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澜沧阿里村持续擦亮边境村“幸福底色”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5年01月13日 10:18

  中新网云南新闻1月13日电 (尹徐旸) 近日,一场洋溢着民族风情的文艺活动在中缅边境澜沧县糯福乡阿里村老迈小组举行。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牵手围成圈,载歌载舞,共同庆祝今年的产业丰收。

  “今年我家柠檬种植面积达30亩,按照往年产量估算可以收成25吨,预计能卖6万元。”老迈小组村民李扎保介绍,近年来,随着县里持续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该小组的收入稳步增加,大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广场上热火朝天的特色文艺活动,只是阿里村“幸福村”建设成果的一个剪影。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将边境村寨打造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

图为澜沧县糯福乡阿里村。

  该村多措并举整合存量资源、开发潜在资源,有机结合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民族文化、边境特色等,谋划打造民族团结型、绿美宜居型、产业融合型、强边固防型村寨,发展庭院经济,围绕“屋子、院子、寨子”,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建设“三微行动”,实现“出门看花、弯腰摘菜、伸手摘果、庭院创收”。

图为村民在采摘果子。

  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该村持续深入探索,推行“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积极引进茶企,于2024年完成4700余亩生态茶园提质增效,实现亩均增收800余元、户均增收9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6万元。

图为村民在生态茶园采茶。

  经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后,阿里村的村民也积极参与到村子的自治管理中,将人居环境提升、守边固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签订践诺书,人人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四自”能力不断提高。老迈小组被先后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爱边固民示范村”,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在糯福乡,像阿里村这样的“幸福村”还有很多,越来越多的村子通过因地制宜的微改革,促进产业稳步发展,乡村环境日益宜人,村民生活正由“幸福”向“更幸福”转变。(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