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2月30日电 (普梅娇)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勐莲村路保烟区产业综合体示范区,色泽青翠的贡菜铺满田地,繁茂的叶子随风摇曳,给冬日的田野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眼下贡菜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正是管护的关键时期,花定祥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54岁的花定祥是土生土长的勐莲村路保组人。“以前烤烟采收完,这个地就空闲着,也不知道种什么好,今年烟草公司建设了这个烟区产业综合体,推行“烤烟+贡菜”“烤烟+草莓”等轮作组合,我这个土地终于忙活起来了!”花定祥说。
烤烟一直以来是村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烤烟种植结束以后,土地几乎闲置。花定祥和大部分村民一样,选择到县城周边打零工,到栽烟的时候再回来。
为帮助群众拓宽增收的路子,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推进路保烟区产业综合体示范区建设,在产业综合体内推行“烟草+N”种植制度,有效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等,探索出一条烟叶与粮经作物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2024年,当地种植烤烟1552亩,烟田后茬种植贡菜600亩、甜脆玉米952亩,轮作区大春种植籽粒玉米1448亩,小春种植草莓500亩、绿肥948亩。综合体生产经营性烟田亩均产值达到1.15万元,轮作田亩均产值达到9372元,综合亩均产值达到1.05万元,实现了基本烟田高效利用和最大产出率,切实增加了群众收益。
“烟后种植贡菜,我家的土地不会荒着了,今年除了烤烟收入,还有贡菜收入,明年就能盖新房了!”花定祥美滋滋地说。
得益于路保烟区产业综合体示范区的建设,现在路保村的村民一年四季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收。和花定祥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腰包“鼓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永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投入1081万元资金,将产业综合体内原本零散错乱的3906亩“小田块”,改造提升成连绵成片的田地。通过高标准烟田建设,将小田变大田,小块“低效田”变成了连片“高产田”。这些零散的“巴掌田”被整合成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
在政府主导下开始实施土地流转工作,在综合体范围内流转土地3000亩、流转年限5年,流转土地统一连片开发,整体实施产业规划布局。
除了像花定祥这样的综合体区域内现有种植主体,还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引进当地企业开展烤烟和非烟规划产业适度规模种植经营。永仁县“幸福里”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在综合体内流转了300亩土地用于种植烤烟,烤烟结束以后,我们按照统一产业规划紧接着组织‘幸福里’社区产业工人种植贡菜,这不,贡菜还没有成熟就已经接到了外贸订单,销路不愁,收益有保障,一年下来,烤烟和贡菜收入可达320万元。”永仁县“幸福里”社区负责人纳明元介绍说。
为解决销路问题,永仁同心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生产,签订购销协议,实行“烟叶+非烟”双合同、双订单。同时制定贡菜、草莓等非烟种植生产技术标准,按标准严格落实,积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品牌运营,使得综合体生产的贡菜等非烟品质更有保证,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产业兴则乡村兴。通过多元发展,当地解决了烟后土地闲置的问题,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