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的腾冲“大地茶海”,微风轻拂,满眼皆绿。千亩茶园在暖阳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置身茶海,让身心回归自然,在静谧屋舍里品一杯香茗、在森林餐厅里喝一口鲜汤、在马帮老学堂里追忆下往昔。

翘首期盼
“大地茶海”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镇驼峰社区虞家营新村,其前身是腾冲国营茶厂的原料基地。早期,虞家营村民主要靠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或外出务工等方式维持生计,如何致富,是困扰村民们的主要问题。
“在景区没有建起来前,这里除了我们也没有其他人来,我们也不知道这千亩茶园除了种茶还能干什么。”景区工作人员虞绍侯介绍。腾冲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但曾经,这里的偏僻清冷和当地各大旅游景点的火爆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这里有千亩茶山,有着这样好的风景,什么时候才能像其他旅游景区一样热闹?”很长一段时间,村里人拉家常经常会这样说。
改变发生在2018年初,腾冲市绮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将筹谋五年的计划付诸实践——进驻驼峰,在虞家营启动大地茶海项目。这一决定,为驼峰社区、为虞家营村注入了力量,给这个美丽的生态村落无限的可能。

任重道远
“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项目实施的初衷。作为项目掌舵人的戴斌,回忆起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2018年1月11日,公司与虞家营联社正式签约,在虞家营村招聘培训30多名员工,分生产、销售、餐饮三部分开始运营。2019年对茶园进行了有机改造,荣获市级千亩茶园标准示范基地及绿色食品认证;2019年7月成立丝路研学分公司,大地茶海研学营地投入使用;2020年6月大地茶海网红餐厅建成投入经营;2021年司莫拉幸福餐厅建成,同年一条从司莫拉到大地茶海3.7公里的徒步旅游观景道打通;2021年12月获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称号。

“助力好乡村振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戴斌这样说道。2022年初,在旅游业亟待复苏的情况下,公司投资新建“雷响茶”体验室,用一种饮茶方式去传承文化底蕴;2022年下半年,在司莫拉和大地茶海同时点亮篝火晚会,一同被点燃的还有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以及对幸福的向往。
随之而来的是虞家营村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年人才成了旅游公司的长期员工,其他村民每到采茶季打零工也有不低的收入,家家户户盖新房、买新车,将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这里上班,不用外出打工,孩子老人也得到了照顾,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一年下来能有5万多元的收入。”今年40岁的杨炼对能在家门口就业很是知足。
2024年,虞家营村民在“大地茶海”景区长期就业人员共有71名;采茶季零时用工工资每年在70万元以上;土地流转费按5年上浮20%的标准,2024年虞家营村民土地流转费用已到720元/亩。
未来可期
“如今景区日均人流峰值达1200人。”做了大半辈子旅游事业的戴斌,是腾冲丝路碧玉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他在腾冲市区打造的丝路碧玉非遗体验区,是了解腾冲非遗文化的热门打卡地,还有翡翠卖场和云南特产专卖零售店等。整合有效资源,形成多条产品特质各异、文化内涵不同的旅游环线,让文化旅游“活起来”,戴斌做得得心应手。
近年来,旅游业因其独特的带动作用,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乡村旅游的兴起,让旅游真正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力量。
“人们的旅游方式已不同往昔,追求的品质在不断提升。”戴斌深切感受到国人的旅游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消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未来我们打算鼓励当地村民开民宿,景区内做特色茶餐,景区外村民做地道农家风味,在虞家营形成‘百家菜、百家房’的别样旅游体验,让游客各取所需,逐步建立完善的互补共赢经营模式。”戴斌说。
人才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构建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戴斌和公司这几年的努力方向。不知不觉中,在这里工作的村民精神面貌在发生着变化,眼里有了希望,脚下有自己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把村民变员工、把员工变股东、变老板。”戴斌胸有成竹地说道。
“自行车观光道,鸟巢酒店、茶主题商业区、生态家禽养殖区、2000吨初精制茶叶生产线,这些是公司正在筹备的项目。”戴斌现在想的是,只要“大地茶海”做好了,可以发展带动社区更多的产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这里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烤烟、茶叶等种植业以及旅游业成为了他们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来走出的“以烟为主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时,抬头清晰地看到一架刚从驼峰机场起飞的飞机经过“大地茶海”上空,驼峰人在这里扬起了奋飞的帆,也给每一位走进“大地茶海”的人带来遐思万千……
(作者:杨聪娟 刘芮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