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陈官村,王超一家开了30年的小饭店,母亲掌柜、爷俩掌厨。小饭店留住的除了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时光,还有一道道精心制作的家常菜,其中的招牌菜便是父亲王建忠炒制的辣子鸡。
王建忠炒制辣子鸡有讲究,用的是本地“跑步鸡”,因为肉鸡的口感要稍逊一些。每天到菜市场买回“跑步鸡”进行处理后,用辣椒、花椒等十多种调料腌制一小时以上,放油锅炸至鸡皮金黄后捞出备用,食客点餐时再放干辣椒精心炒制。因味道独特,这道菜颇受食客青睐。
王建忠今年59岁,1994年,他与妻子借钱开了这个小饭店。开张时,店里只有4张小方桌,顾客寥寥无几,第一年基本没挣钱,夫妻俩咬牙坚持下来。
十余年的坚守,小店生意慢慢有了起色。本着薄利多销及主打家常口味的原则,2005年起,王家的小饭店生意渐渐好起来,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王超从小就爱吃父亲做的辣子鸡,这道“家的味道”也成为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炒勺的直接原因。看着慢慢老去的父母,他决定放弃打工,在学了3年厨师后回家与父母一同经营小饭店。
2014年,为了丰富经营业态,也为了能让父母少些操劳,王超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将小饭店隔出一间开杂货店,并向建水县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成为零售户。
虽然同为服务行当,但经营杂货店与开饭店多有不同,因为不懂经营技巧,杂货店开张伊始生意平平。
在进行多次走访后,建水县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看到了杂货店生意冷清的“症结”所在,随后结合区域位置、商圈类别、客源消费情况等制定了个性化的经营指导策略。一番努力下,杂货店的生意一转疲态,前几年还升格为现代终端。
小饭店开业那年,王超还未出世,如今他已有28岁。30年时光好似转瞬即逝,又好似潺潺溪水绵绵延延,其中,一道辣子鸡足以留住这个小家庭曾经的努力,以及朝着更好日子奔跑的奋斗。
有家的地方,才有味道。
(作者:李碧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