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景洪:多举措抓实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洪沂 2024年12月11日 16:29

  中新网云南新闻12月11日电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各民族跨区域流动大趋势,扎实推进以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为重点的城市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为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景洪,景洪更好地接纳各族群众营造了良好环境,维护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位推动,打造专职管理队伍。坚持党政主导,推动政策落实。专门成立景洪市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领导小组,由景洪市委书记主抓,将流动人口及出租房管理纳入书记“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全市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专题部署会,拟定了《景洪市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清理整治“百日攻坚”工作方案》,进一步夯实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整治队伍基础,推动形成党政主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新体系。结合“1+4+1+N”工作总体思路,抽调9名精干警力同步建立流动人口、出租房管理专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20名流动人员及出租房屋管理专职辅警,从权益保障、公共服务、就业创业、团结进步等方面,为规范服务管理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专职管理队伍,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辅警培训的协调、指导和推动,成立岗位培训工作小组,采取集中现场教学、观看视频等模式,开展岗前警务实战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辅警队员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特别是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事项,将平台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如何使用采集标签、如何进行信息采集等操作流程进行演示,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作简要概述、适用法律法规等双语进行讲解,确保新招辅警学有所成,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专职管理队伍,全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靶向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坚持问题导向,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前期预研预判分析,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按照“社区民警+专职协管员+网格员+社区人员+大数据”的警力配比标准,围绕“六查六强”重点,以“三查四告知”为抓手,以“不漏一户、不漏一室、不漏一人”的标准,全面对治安乱点、重点区域、城中村区域旅店业、出租房、网约房、娱乐场所、商铺及人口密集区域排查登记流动人口,全面摸排掌握各民族外来人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024年以来,全市共登记流动人口数27.04万人,同比上升5.52%,其中,新增流动人口13.56万人,注销7.03万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依托民警、辅警逐楼、逐户开展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走访清查、登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通过在社区开展民族文艺汇演、政策宣讲、主题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向社区各族群众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事迹和治安防范、消防安全等知识,营造人人知晓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

  “一站式”服务,加强各民族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引领,不断推动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简化办证程序,开通绿色通道。认真落实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工作,从居住证的申领、换领、补领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警务公开,健全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强化监督制约,努力打造规范、高效、满意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窗口。全市共建立居住证办理窗口19个,2024年上半年受理暂住登记17125人,办理居住证25480本。落实“人来登记、人走注销”,提升各民族流动人口信息精准度。对需要在派出所办理居住登记或居住证的各民族流动人口,社区民警通过“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从项目信息登记为切入点,认真做好人员信息的核查、甄别、维护工作,不断提升各民族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率、准确率。加强权益保障和法律责任宣传力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公安宣传队伍深入社区、工地等流动人口聚集地,积极宣传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后享有和当地居民在就业创业、劳动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证照办理等多方面同等的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帮助各族群众树立依法接受管理就是依法享受服务的正确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中来,促进各民族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